释道璨
【注释】 1.悼延庆:悼念,哀悼。 2.教僧:佛教僧侣,僧人。 3.池上:池塘之上,即池岸。 4.谁?表示疑问语气的助词。 5.住:居住。 6.旧日房:指从前居住过的房舍。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僧人延庆的悼亡诗。全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怀念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延庆的深切思念。 “灯火青青照夜堂”:夜堂即僧室,点灯照明,照亮夜晚的僧舍。青灯,古时多用油灯或蜡烛照明,这里泛指灯火。青青,青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作,全诗如下:和南屏汤司户 望断南屏眼力穷,吟边不见玉璁珑。 日长十二阑干外,谁共庭槐一院风。 注释: 和:应和、唱和。 南屏:指南宋时期建炎元年(1127)赵构逃到南方时所建的临安城,即今杭州。 司户:官名。唐、宋时期,司户为六曹之一,掌管户籍、田土等事。 望断:形容思念极深。 玉璁珑:形容玉质光润。 十二:指太阳从午门正中升起,直照到宫门外的丹凤门。 阑干:栏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本诗首联写“我”在春雨过后的庭院中读《离骚》的情景;颔联写“我”在雨后江边赏景时的情景;颈联写“我”在庭院中的读书情景;尾联写“我”欣赏幽兰花的情景。 【答案】 译文:睡醒后,看青草长得很茂盛,比官服的颜色还绿。雨过天晴,江水上涨,有好几尺高了。庭院内日光照得 暖洋洋的,我闲来无事便读书
这首诗的原文是: 过舅氏宅墙头杨柳老无枝,门外新泥淤旧泥。 因看儿童骑竹马,忆曾随母北归时。 逐句释义: 1. 墙头杨柳老无枝,门外新泥淤旧泥。 - 墙头:墙上。 - 杨树:这里特指柳树。 - 老无枝:年岁已大,树枝已经干枯,没有枝条了。 - 门外:院外。 - 新泥:泥土。 - 淤:淤积,沉积。 - 旧泥:旧时的泥土。 2. 因看儿童骑竹马,忆曾随母北归时。 - 因为看到孩子们在骑竹马玩耍
注释: 超师房:即“超师寺”,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住所。 岩桂花开满院香,青莎叶底有鸣螀。 岩石上的桂花盛开满院子,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在青莎(莎草)叶子底下有蟋蟀在叫。 人家只在西林住,鸡犬声中又夕阳。 这里只有一家人居住,傍晚时分,鸡犬的声音伴随着日落而消失。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超师房里的宁静生活。诗中的“岩桂花开满院香”描绘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庭院中
【注释】 疏山:疏疏落落的山。竹:指画中的竹子,这里借指隐士。青翠的山峦间,我坐着仔细地观看你那修长挺拔的身姿。自从分别以后,你却喜得平安无恙。 山中:即“山中人”。岁晚:一年的末尾。寒:寒冷。孤标:独自挺立的品格。 耐得:经受得住。 【赏析】 此诗以问答形式,写诗人与友人离别之后,虽身处异地,但彼此心心相印,思念之情始终未减。 首联“坐对青青仔细看,别来且喜尚平安”,是说诗人与友别后
【注释】 国祥斋:即国祥观,在今四川成都。晚坐:傍晚闲坐。垆(lú):酒店。香:指酒的香味。烧罢:燃尽。欲:将要。黄昏:傍晚。潇潇:风雨声。疏钟:稀疏地敲响的钟声。林后发:山林间传来的钟声。上方:指山顶或高台上。正朝元:道士正在进行道教仪式。元:原指宇宙万物本源的元气,这里指道教中的“天”。 【赏析】 国祥斋是诗人退居后的读书处,也是他与友人诗酒往来的场所。这首七绝是描写斋中夜坐情景
【注】: 1. 无闻:即“无名”,这里指侍者,诗人的朋友。 2. 侍者:《新唐书·李白传》:“李白好饮酒,游侠任侠,喜拯人患难。”又《李太白集》有诗《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此诗应是作者在长安时所作,以“侍者”自况,表达自己豪放不羁的个性。 3. 黄花:菊花。 4. 后期:晚年。 5. 孤山:杭州西湖孤山,山上多梅花。 6. 北枝:北向的枝条
诗句释义: 蜻蜓低飞,靠近豆花轻轻飞舞,络纬虫没有声音,只抱着竹枝。 回忆曾经在西湖烟雨蒙蒙的清晨,独自漫步在小园里。 译文: 蜻蜓低飞,靠近豆花轻轻飞舞, 络纬无声地抱着竹枝不放。 回忆起曾经在西湖的烟雾中, 清晨独自漫步于小园的情景。 注释: - 蜻蜓:一种昆虫,飞行时呈“之”字形。 - 低傍:贴近。 - 豆花:即豆子花。 - 络纬:即纺织娘(夜莺),是鸣禽的一种,体形细长
秋思 草根无数候虫鸣,月在梧桐树上明。 庭院无人过夜半,自携团扇绕阶行。 注释: 1. 秋思:秋天的思念。 2. 草根无数:形容草多,遍地都是。 3. 候虫鸣:等候着夜晚的虫鸣声。 4. 月在梧桐树上明:月亮照耀在梧桐树上。 5. 庭院无人:院子里没有其他人。 6. 过夜半:过了半夜。 7. 自携团扇:自己拿着团扇。 8. 绕阶行:沿着台阶走动。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夜景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