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璨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语言特点赏析。此题的难点在于对关键词语的分析。如“晚节”“三首”等。 译文:我一生清廉,从不曾花费万钱去吃一次日食。我只把苜蓿菜放在盘中来庆祝春宴。俸禄之余,我不用去买好马来喂肥奴,我要买青山绿水来修身养性,颐养天年。 赏析:《上安晚节丞相三首·其三》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九年)三月,时作者在徐州任知州已两年有余
【注释】 迎晦静汤先生:诗人自号,意指作者与迎接光明的汤先生有某种联系。九虎守天关:形容汤先生如九条猛虎,守护着天门。已是无心便出山:已经没有心思去管世事了。宇里春风闲不得:在宇宙间,春风无处不在,无法逃避。又携桃李种人间:再次带着桃花和李子,来到人间。 译文: 自古以来就有九只猛虎守护着天门,现在已经无心再去管世事了。在宇宙间,春风无处不在,无法逃避。我又带着桃花和李子回到人间。 赏析:
【注释】东叟:作者的朋友。主人:指桃花寺的主人。去后:主人已去,留下空屋。客来过:诗人自己来过。丹灶重重锁薜萝:桃花寺的丹灶,用厚厚的薜萝覆盖着,不让人看到。 【赏析】这首诗是写春天的景色。首句写桃花寺的荒凉冷落。次句写桃花寺的幽深寂静。三句写桃花落尽,春光已逝。四句写春光虽在,但人已不在,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全诗写景有层次,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层层推进,最后点出“东风”二字,将春风之不似旧年
和谢君直新除史馆检阅久矣常峨豸角冠,未应上缀史臣班。 名高自是难推去,才大如何爱得闲。 斋阁不须垂绛帐,精神留取上蓬山。 散人梦落沧浪外,白鸟冥冥去不还。 注释: 和:和诗。谢君直:指宋代文学家、史学家谢良佐的侄子谢伋,官至中书舍人。曾为秘书省正字(即校勘),后任右司谏、侍御史等职。他为人清介,不事权贵,故以“散人”自称。 和:作诗酬谢友人。 久矣:很久了。 峨豸角冠:戴豸角冠。豸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本诗四句诗分别描写了轻云卷雨过檐牙、杨柳池塘合乱蛙;月华春夜永、一年风物此时嘉;淡处工差退、心到平时语不夸和杏花散影满窗纱。因此解答时应抓住关键语句。 【答案】 (1)第一句中的“西庵”是陈知县的别称(或“住所”、“官舍”等)。第二句中的“柳”指柳树,“塘”指池塘。第三句中的“花”指“花影”,即落花的影子
和云壑 纷纷世事几昏明,仙计还山又未成。 欲学种松消永日,不徒煨芋博虚名。 云开衡岳鹏程阔,秋入鄱阳雁影清。 也欲摩挲病来眼,春风暖处望前旌。 注释: 1. 纷纷世事几昏明:形容世事纷乱,如同早晨和傍晚交替的天色一样。 2. 仙计还山又未成:表示想要归隐山林的打算尚未实现。 3. 欲学种松消永日:表示想要通过种植松树来消磨漫长的时光。 4. 不徒煨芋博虚名:表示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虚名(名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语言的能力。首先,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意象“圣处”“吟边”,体会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然后结合全诗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进行欣赏评价。 首联写景:“杨柳阴阴水一涯,无边天地入窗纱。”杨柳树影映照在河岸边的小路上,仿佛是天边的景色倒映在窗户的纱帘里一样。杨柳阴阴,指杨柳的枝叶茂密;水一涯,指河水流经的地方。此句写出了诗人站在河边小路上,远望杨柳荫下
注释: 花期虽短,秋天的意味却很长,神清气爽,颜色也显得娇嫩。笔端有西风送来的寒意,国香却未完全散去。 赏析: 此诗描写了初冬时节,诗人在书房中创作诗文的情景。首联“花短秋意长,神清颜色少”,描绘出花虽然已经凋谢,但秋天的气息依然弥漫,诗人的心情也显得有些低落。颔联“笔端有西风,国香来未了”,则写出了诗人手中的笔墨仿佛带着西风,而那国香似乎还未散尽。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商山四皓赞 橘树高大天地小,目光高远秦汉渺小。 一片心中隐沦心,商山青翠永不消。 注释:此诗以商山四皓为主题,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坚贞不屈的精神。其中“橘树高大天地小”寓意他们志向高远,不畏艰难;“目光高远秦汉渺小”则表达了他们对当时统治者的不屑一顾;“一片心中隐沦心,商山青翠永不消”意味着他们虽然身处困境,但内心却始终坚定信念,不为世俗所动摇。 赏析
第一首 相国归来卧旧山,功名虽好不如闲。 向来北望中原眼,送在沧波白鸟间。 注释:丞相回来了,就躺在旧山(隐居地)中。虽然有功名,但比起隐居来,还是不如隐居的闲适。以前总是向北望着中原,现在只能在沧波之旁看着白鸟(比喻自己)之间度过余生。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是他晚年归隐之后写的。他曾经担任过丞相,也曾有过辉煌的功业和名声,但后来却被迫退隐到老家。这首诗就是他在隐居后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