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大意,并结合题目中提供的注解信息加以理解、分析、概括和联想作答。“楷木杖笏行”一句中的“拄”是动词,意为“支撑”,“杖”是名词,意为“手杖”,所以这句话翻译为:用楷木的手杖拄着前行。“谁手援”一句中的“手援”是名词,意指“帮助”、“援助”之意,所以这句翻译为:是谁的援手来帮助
乙卯秋月十九日登泰山太平顶为言此色与此界,君自固有非尘缘。 恍然记悟复无语,把手一笑三千年。 注释:乙卯年(1055)的秋季(十月)的十九日,登上泰山(在今山东泰安)的太平顶(山顶)。 为言此色与此界,君自固有非尘缘。 注释:我在这里看到的颜色和境界,与你自身固有的东西不同,不是尘世中的缘分。 恍然记悟复无语,把手一笑三千年。 注释:突然之间明白了一切,又无言以对,最后你微笑着
怀素青帘斗将二帖歌 青布高垂夸美酒,醉僧扶书赊几斗。 朝朝挂向长安市,行人看书不饮酒。 唐家既灭酒家亡,青帘草圣千载后。 瀚海西边唐将斗,将军挥戈虏连彀。 当时本自说战功,却使醉僧夸好手。 笔势更比青帘雄,常山长蛇救尾首。 贾侯爱玩看不休,不肯插向万卷楼。 壁间一双岳湛璧,洒落神俊悬清秋。 见我酒酣使题评,快饮数钟浇枯喉。 为说草书秦汉间,变出楷隶盖有由。 但存妙处遗土苴,纵笔自如成锁钩。
宣和内人图 牡丹横压搔头玉,眼尾秋江剪寒绿。 金翠冠梳抹且肩,正是宣和旧妆束。 腰肢一搦不胜衣,当时宜瘦不宜肥。 三千想见无颜色,偏有亲题御制诗。 蔡攸恢复燕山府,曾索君王不曾许。 萧条万里去中原,偶见花枝泪如雨。 却将换米向三韩,遂令流落在人间。 道君一顾曾倾国,今人休作等闲看。 【注释】: 1. 宣和内人图:描绘宣和年间宫廷内人的画像。 2. 牡丹横压:牡丹花盛开时,花朵横压着枝条。 3.
诗句解释: 1. 南风绿尽燕南草。 注释:南风吹过,使燕地的草木变绿。 2. 一桁青山翠如扫。 注释:一片青山,如同被扫除一般。 3. 骊珠昼擘沧海门,王气夜塞居庸道。 注释:太阳下,骊山的珍珠(指骊山产的明珠)被劈开,象征着王权的气息在夜晚封锁了通往居庸关的道路。 4. 鱼龙万里入都会,澒洞合沓何扰扰。 注释:成千上万的鱼龙进入都城,天地间一片混乱。 5. 黄金台边布衣客,拊髀激叹肝胆裂。
乙卯年的秋天,我登上泰山的太平顶。 秋末的老雨,下了四十天,山峦被阴霾遮蔽。 我刚来到这里,就看到了玉虹,一夜之间,云烟消散。 山灵奕奕生喜色,突兀撑起青罗天。 轻裾飘飘过黄岘,乘兴直到三峰前。 霜后灌木露出秋色,万叠红锦蒙在椒巅。 泓澄寒溜浸太古,翠壁细泻珠玑圆。 当时秦汉极侈丽,未必如此皆天然。 天门中断两屹立,箭筈一磴蛇蜿蜒。 凌层绝顶肆崇峻,伫立矫首望八埏。 长天沈沈入西极
【译文】 跋鲁公的笔法都是正笔,出奇独有刘太冲。 初学真草入行草,削去畦町尤清雄。 悬针数笔皆侧锋,往往矫矫如飞龙。 轮囷权奇恣挥洒,瑰伟乃见烈士风。 观此好向书家道,未有能真不能草。 【注释】 跋:题跋、跋尾。鲁公:欧阳询。刘太冲:刘知白(字知白、子升),唐代书法家。 行草:即行书。 畦町:田间小路。 真草:指小篆和隶书。 行书:即行楷。轮囷:回旋曲折。 权奇:变通。 瑰伟:瑰丽雄伟。
唐十臣像歌(其一) 郑公山立面粟黄,袖中隐隐露谏章。致君尧舜肩禹汤,太宗一镜今不亡。谪仙翩然来帝乡,淋漓龙巾倚御床。斗酒百篇锦绣肠,光焰至今犹可鉴。 注释:这首诗的原文是“郑公山立面粟黄,袖中隐隐露谏章。致君尧舜肩禹汤,太宗一镜今不亡。”。这首诗描绘了唐朝十位宰相的画像,表达了对他们为国为民的精神的敬仰之情。其中,郑公指的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张九龄,他以正直廉洁著称,深受百姓爱戴。他的面容庄重
诗句原文: 霜落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 译文注释: 霜降时,风吹得特别高,可以随心所欲地行动。期待回家的那一天,回首望去,正是春天的开始。在上林苑的天子正在使用弓箭。我身处大海,身为被俘虏的大臣,却收到了一封帛书。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作者在不同环境中的感受和体验,展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家国的思念。诗中的“霜落风高恣所如”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唐十臣像歌 郑公山立面粟黄,袖中隐隐露谏章。致君尧舜肩禹汤,太宗一镜今不亡。 谪仙翩然来帝乡,淋漓龙巾倚御床。斗酒百篇锦绣肠,光焰至今万丈长。 汾阳沈雄异姓王,中兴功业冠有唐。人臣始终寿且昌,深山大泽龙蛇藏。 咸宁气貌惨不扬,杀气凛凛横天狼。回天再造忠且强,功名端不让汾阳。 太师鲁公日角方,挺特不挠百炼钢。端笏正朝貌堂堂,卢杞蓝面不敢望。 昌黎高冠何昂昂,泰山北斗元气傍。天衢摇曳云锦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