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溍
诗句输出: 住近韩家昼锦堂,不将牙纛诧同乡。 翻嫌相国归来日,腰下犹悬太守章。 译文输出: 我住在近邻韩家的白天锦堂,不拿牙旗炫耀与家乡人的不同。 反而嫌弃丞相归来的日子,腰下依然悬挂着太守的官章。 关键词注释: - 昼锦堂:指昼锦门,是宋代显贵的住宅区,这里代指许参政的住所。 - 牙纛:古代军队指挥时用的旗帜,这里比喻权力的象征。 - 同乡:指的是同一地方的人士。 - 翻嫌
【注释】 毡笔:毡制的笔。 黄扉:指中书省门,因中书令掌封驳诏命,其署在宫南之黄门。 【赏析】 此诗是送许参政归武昌别业之作。首句写许参政的归途,次句写许参政故园之景,末句感叹今日公归后,身到黄扉者有几人。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一气呵成。 “毡笔”句,谓许参政归途上用毡笔书写的书信尚且新。“题墨”,即写信,这里指书信。“故园春”,指家乡的春天。这句意思是说,自从许参政离开京城以来
【注释】 晓日:天刚亮的时候。祖帐:饯行的酒席。贤哉:贤明的人啊。 东风:春天的风。新桃李:指新人新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许参政,并赠给他《赤壁赋》而作。许参政归武昌别业,是公元1097年(绍圣三年)夏秋之交的事情。 首句“晓日都门祖帐开”,说在天刚亮的时候,京城都门里饯行的酒席已经摆开了,这是写饯别的盛举。“路人”句,说路上行人啧啧称羡地赞叹这位贤人。“嗟”是感叹的意思
【注释】南游:指诗人在南方作官。武昌:今湖北鄂城,是当时的政治中心。武昌鱼:产于长江中游的鳊,味美。赋:即作诗。卜居:《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实命余以宁殷民。”朱熹以为“玄”当作“商”,即商人之始也。《史记·殷本纪》:“帝辛自作誓盟曰:‘朕生于天,立足于地。”后人因称帝王建都立业为卜居。骚人:指屈原。汉相:指西汉的宰相萧何。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朋友许参政归武昌别业时所写
【注释】 五十:五十岁。指中年。 山中道士:指作者自己。当时许参政归隐武昌,故以山中道士称之。 石田茅屋:形容隐居的简朴生活。 郑虔:唐代诗人郑谷的字,郑谷曾做过校书郎、集贤殿学士等官,后弃官隐居。此诗作于作者归隐后。 【赏析】 “五十人间富贵年”,是说人到中年,已到了人生最富有、最有权势的时候。这里,作者把“人间”和“富贵”相对照,突出了人生的无常。 “山中道士早求仙”
【注释】 傅梅溪:名不详,可能是诗人的朋友。福州:今属福建。 【赏析】 此诗为送别友人之诗。首联写诗人与友人往昔相交往的情谊深厚;颔联写友人赴任福州时的情景;颈联写友人在赴任途中频频饮酒以排遣离别之情;尾联写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希望他一路平安。全诗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注释:白袍的鹄鸟矗立在茫茫的花海中,远远地听到车声便一同守候在门外。 相见时只需要畅饮美酒,看山看水坐着就忘记言语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的画面。诗人以白袍鹄鸟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以车声为线索,引出了与友人的离别之情。诗人用“白袍”、“鹄鸟”等意象,展现了朋友的尊贵身份和高雅气质;通过“遥听车音共候门”,表达了对友人的尊敬和期待。诗人用“醇酒”作为相见时的媒介
久谓声闻难作佛,今知龙女解成男。 分明信有旁人分,五十三身第一参。 注释 1. 声闻:佛教术语,指小乘佛教的修行者。 2. 龙女:在佛教传说中,龙女的性别通常为女性。 3. 五十三身:佛教中的“五十三身”概念,意在说明佛性或佛道的多种可能性。 4. 旁人分:比喻某种特殊的力量或智慧。 翻译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达到声音和名声的境界很难成为佛陀,但现在我确信,龙女能够理解并转变为男性。
诗句释义: 1. 伯也南征去不归,舅姑长恸小儿悲。 - 伯也:这里可能指的是出征的丈夫。 - 南征去不归:表示丈夫被派往南方,长时间不回来。 - 舅姑:这里指丈夫的父母或公婆。 - 长恸:长时间的悲痛,非常难过。 - 小儿悲:这里的“小儿”可能是对小儿子的昵称。整句意思是说,公公婆婆因为丈夫长期不回家而感到极度悲伤。 2. 元戎奏彻铙歌曲,来听完州节妇诗。 - 元戎:这里指领头的将领。
注释:一片云朵,像下雨一样从山上飘出(比喻)。 群物欣欣各自私。所有的东西都为自己的私利而努力。 收敛神功去无迹,寻常草木竟何知。收敛了神奇的功效,没有留下痕迹(比喻),平常的树木花草竟然都不知道(比喻)。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对自然界中雨云、群物等现象的描绘,寓意着人应当以无私之心对待世间万物,不要为了个人私欲而争斗,要懂得谦让与包容,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