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缜
诗句解释和译文 1. 鸡声破晓促征骖:早晨,公鸡的叫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催促着人们出发。"促征骖"形容时间的紧迫,马儿被催得急匆匆地准备上路。 2. 弹铗长歌久向南:在旅途中,他不时地吟唱,表达对南方的向往和思念。这里的“铗”可能指的是剑或者琴,象征他的文学和武艺。 3. 身共沙鸥忘世界:他与海鸥一同飞翔,似乎忘记了世间的一切。这反映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4. 梦随寒雁度晴岚
注释: 1. 梅窗月影两清奇,一任园亭静乐之。 注释:这两句是形容月光映照在梅花窗户上,形成美丽的光影,使人感到清奇和宁静。 2. 琼浦珠圆光的历,玉龙鳞细影参差。 注释:这两句描述的是月光下的水面如珍珠般圆润明亮,月光在水中反射出玉龙的形状,影子错落有致。 3. 花痕印户重重上,桂魄穿帘旋旋移。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月光透过窗户映在墙上,留下了一层又一层的痕迹,如同花朵的痕迹一样
这首诗的译文是: 秋天已经过去,风高露气凉爽,菊花还留恋着旧时的重阳节。 独自开放,自比霜前之花,傲视群芳,晚秋的菊花香气如何? 惯与乔松结社,懒从繁李共班行。细看不信人心别,更觉今朝气味长。 注释: 十月菊:指重阳节前后开放的菊花。十月菊指的是农历九月至十月间的菊花。菊花在九、十月份开花,故称“十月菊”。此时正值深秋时节,气候渐凉,百花凋零,而菊花却依然盛开
【注释】 弘治戊午,指弘治十年(1497年)。“圣天子”指皇帝。“郊祀”,古代帝王每年春分或秋分到泰山祭天地之礼。“次日”,即祭祀后第二天。“刑科”,明朝刑部属官名。“杨方震”是弘治十年的进士。“大祀迎驾诗”是迎接皇帝时所作的诗。“次韵”,即和原唱诗的韵相押。“三首”,指《大祀迎驾诗》中第一、二、三首。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明孝宗弘治十年参加完皇帝的大祀郊礼之后
诗句解读 春正仲吉卜郊禋,先启纶音属上旬。 - 春正仲吉:春正,即春天的正午时分;“仲”是古代对二月的称呼,因为二月在十二地支中排在第五,所以被称为“仲”,这里指春季的正中午时;“吉”表示吉祥的日子。 - 卜郊禋:卜,占卜的意思;郊,郊外;禋,祭祀。 - 先启纶音:先,首先;启,揭开;纶,丝线,用来系结或系带;音,消息或命令。 - 属上旬:属,归属;上旬,十天中的前十天。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京城见梅 - 诗句: 几年乡陇忆星邮,今喜相逢是帝州。 - 翻译: 几年来在故乡的山冈上思念着远方的朋友,如今高兴地重逢了,真是太好了! - 注释: "星邮"可能指的是远方的朋友的住所,“帝州”可能指的是京城,即现在的首都所在地,表示诗人对友人的怀念。 -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回忆过去与友人分别的情景,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2.
【诗句释义】 圣明的君王照亮了边远的地区,所以选择英杰来守护这个州。 万里之外也不要嫌路途遥远,专城当可以安慰士人和百姓的忧患。 人如果能做到诚意,那么鱼和猪都会相信他;行走到通神之处,连铁石也会变得柔软。 更何况中朝冠履之地,一样春色一样秋天。 【译文】 圣王明察秋毫,照耀远方。所以选拔英杰,治理州郡。 不必担忧路途遥远,只要专一地守护此地,就能安抚民心。 人们若能诚心诚意待人
这首诗是诗人为送别庞元化前往福建而写的,表达了对庞元化的赞美和祝福。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与赏析: 1. “岩岩正色立朝间” - 注释:岩石般坚定的颜色,在朝廷中站立不移,形容庞元化正直无私,坚守原则。 - 赏析:这里用岩石来形容元化的坚毅品质,表现了他的刚正不阿。 2. “纵有雷霆不解颜” - 注释:即使面对雷霆万钧的压力,也面不改色。 - 赏析:这句描绘出元化无论遭遇什么困难或压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词的赏析能力。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感,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意象以及诗歌的整体意境进行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逐句释义”。这是考查学生对重点诗词的赏析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
整点朝班奏小官,凛然风采动朝端。 星辰错落犹疑早,天地生成本自宽。 尚想周公终夜坐,岂论范叔一时寒。 多君勇直能磨砺,唤醒偷闲乐宴安。 注释:整点奏小官,形容曹刑部良金的威仪和风采令人敬畏。凛然风采动朝端,形容他的气质威严,让人肃然起敬,仿佛整个朝廷都为之动容。星星点点,似乎还在怀疑是否真的这么早就到了,而天地之间,原本就有着宽广无垠的空间,无需过于担忧。想象着周公在深夜里苦思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