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尽风高露气凉,黄花犹恋旧重阳。
孤芳自许霜前傲,晚操何如节后香。
惯与乔松同结社,懒从秾李共班行。
细看不信人心别,更觉今朝气味长。

这首诗的译文是:

秋天已经过去,风高露气凉爽,菊花还留恋着旧时的重阳节。

独自开放,自比霜前之花,傲视群芳,晚秋的菊花香气如何?

惯与乔松结社,懒从繁李共班行。细看不信人心别,更觉今朝气味长。

注释:

十月菊:指重阳节前后开放的菊花。十月菊指的是农历九月至十月间的菊花。菊花在九、十月份开花,故称“十月菊”。此时正值深秋时节,气候渐凉,百花凋零,而菊花却依然盛开,因此诗人以“十月菊”来赞美菊花不畏寒冷,傲然绽放的精神。

黄花犹恋旧重阳:指菊花依然依恋着旧时的重阳节。这里的“重阳”是指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庆祝。诗人用“重阳节”这个特定的背景来描述菊花,表达了对菊花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的赞美。

孤芳自许霜前傲,晚操何如节后香:指菊花独自开放,自比为霜前之花,傲视群雄;然而晚秋的菊花香气如何呢?这里的“霜前”和“节后”分别指的是菊花在早秋和晚秋开放的时间。诗人用这两个时间段来对比菊花的不同特点,既赞美了菊花的独立坚强,也表达了对菊花不同季节不同香气的惋惜。

惯与乔松同结社,懒从秾李共班行:指诗人习惯与乔松结社,不愿意与繁李共班行。这里的“乔松”和“秾李”都是植物的名称,分别代表松树和梨树。诗人用这两个植物来比喻自己与乔松和繁李的关系。他习惯与乔松结社,不愿意与繁李共班行,表现出他的志趣不同。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细看不信人心别,更觉今朝气味长:指细细品味菊花的芬芳,不会怀疑人心的变化。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菊花独特韵味的欣赏。即使面对人心易变的社会环境,诗人仍然觉得菊花的气味更加长久,更加令人回味无穷。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人性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菊的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菊花坚韧不拔、傲然独立精神的赞美。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植物,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情感和对人性的思考。

首联以“秋风”、“露气”、“黄花”三字勾勒出一幅深秋时节,菊花盛开的画面。菊花在这个时候依然顽强地开放,展现出它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一句诗中,“秋尽风高露气凉”写出了深秋时节的自然景色,而“黄花犹恋旧重阳”则进一步赞美了菊花的坚韧精神。

颔联通过与“霜前之花”、“晚秋之香”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独特品质的赞赏。菊花不仅在秋天傲然绽放,即使在晚秋时节也散发出独特的香气,这种香气让人心旷神怡。这两句诗中,“孤芳自许霜前傲”赞美了菊花在恶劣环境下依然傲然独立的品质,而“晚操何如节后香”则表达了对菊花晚秋之香的羡慕之情。

颈联通过“惯与乔松同结社,懒从秾李共班行”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和志趣。这里,“乔松”和“秾李”都是植物的名称,分别代表松树和梨树。诗人用这两个植物来比喻自己与它们的关系。他习惯与乔松结社,不愿意与繁李共班行。这两句诗中,“细看不信人心别”表达了诗人对人心易变现象的不屑一顾,而“更觉今朝气味长”则表达了诗人对菊花香气持久不变的赞赏。

尾联通过“细看”一词的运用,将读者带入了菊花的芬芳之中。在这里,作者细致地品味着菊花的芬芳,仿佛能闻到它的香气。这一句诗中,“不信人心别”表达了诗人对人性变化的不屑一顾,而“更觉今朝气味长”则表达了对菊花香气持久不变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美好景观和人性的思考。诗人以菊花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坚韧不拔、傲然独立的品质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视。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植物,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志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