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谦
悲哉双凤皇吟 悲叹双凤翔集难再 1. 悲哉双凤鸣声哀 - 双凤高飞,雄鸣雌应,声声和谐悦耳 - 展翼覆盖,百鸟欢聚,天下太平景象再现 2. 览德一出为世祥 - 双凤展翅高飞,带来吉祥与希望 - 群鸟仰其恩泽,生活安定祥和 3. 翼覆百鸟无羸尪 - 双凤飞翔,百鸟依偎,无一弱小 - 世间和谐美好,皆因双凤守护 4. 岂知群枭夜突出 - 黑暗中,狡猾的枭鸟悄然出没,图谋不轨 - 双凤警觉
【注释】 访:拜访;卢大参:卢公;次:停留;钱学士短歌:指《钱塘湖春行》;东郊:指杭州西湖的东面;游赏情难尽:游赏之情难以尽情;独有:只,只有;卢庄:卢公庄园;佳胜:美景;膏腴:肥美的土地;读礼:学习礼仪;林下人:山林隐士;绕庐:环绕在卢公庄园四周;绿树作俦侣:绿树为伴;入户:进入门内;青山成友宾:青山为友;烹鲜命酒:烹制鲜美的酒菜;忘归去:忘记了回家;村径:村庄的小道;垂杨:柳树;马首:马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烟岚溟蒙山万叠,根蟠古桧虬枝结。(1) 诗句描述了山水画中的景象:烟雾缭绕,山峦连绵,层叠起伏。(1) 滚滚流泉何处来,激石穿崖浪飞雪。(2) 这句诗描绘了瀑布从高山上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如同白色的雪花在空中飘舞。(2) 竹林古洞深复深,石床露泠莓苔侵。(3) 诗句描写了一个深幽的竹林和石洞,苔藓覆盖在石头床上
这首诗是吴元玉为他的堂前春日萱草画题写的。他首先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接着描述了萱草和兰花的美丽,然后表达了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最后祝愿母亲健康长寿。 首句“萱草图为吴元玉题”直接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接下来,诗人详细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阳光洒在幽兰和萱草上,使得它们开得更加鲜艳。这里的“光”,既指自然光,也象征着母亲的慈爱。 第二句“光照幽兰与萱草”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注释】 彭蠡:古水名。在今江西湖口县东南,为鄱阳湖的一部分。库部王郎中恕:唐代诗人王昌龄,字少衡,曾任殿中侍御史,官至司门员外郎。“郎中”为正九品上。 “何年鼓铸出炉冶,造化融结当鸿蒙。”:此两句写山的来历。古代神话传说,混沌初开时,天地未分,浑沌一团象鸡蛋一样。盘古开天辟地,使阴阳二气交融,然后才有了万物。这里用“鸿蒙”来形容山的原始状态。 “山灵昔闻诉真宰,帝令疏凿驱鬼工。”
龙蟠虎踞的金陵城,自古就是繁华之地。 万户笙歌,多是盛宴聚会,更逢烧灯之夜。 崔侯好客慕三益,绣幕高张展瑶席。 邀我三人饮琼液,三人宦迹久离群。 一朝会合交欢欣,我侯好武兼好文。明时仗剑期策勋,华灯照座凝火云。 麝兰杳霭扬清芬,欲歌湛露过夜分。只今四海无兵戈,圣主在上玉烛和。 年丰时泰黍稌多,弹丝吹竹宛转歌。回风舞袖纷婆娑,东君手持金叵罗,如此不乐将如何。 【注释】 ①十六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松林中避暑的情景。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相应的译文和赏析。 “云山万叠深复深,山根碧涧清人心。”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象:云海翻腾,山峰叠嶂,深山中的碧水潺潺,清澈见底。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幽人长夏忽来此,避暑坐爱苍松阴。”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松林中避暑的情景
夏太常半壑秋声竹 太常:即太常寺,是唐代官署之一。 半壑:形容秋天的山谷景色。 秋声竹:指秋雨后竹林中的风声和雨声,给人以清冷之感。 译文: 太常寺的夏卿凤池客,曾经在鳌峰上挥毫泼墨。 兴来时爱写青琅玕,顷刻间笔端生秀色。 眼中此幅尤绝奇,籊籊总抱冰霜姿。 大竿凌云势直上,小竿枝弱形斜欹。 大竿小竿如玉削,飘萧叶叶金刀错。 西风昨夜入中林,恍觉秋声满岩壑。 疑君鼓棹游湘川,两岸修篁摇翠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下面是诗句和译文的一一对应: - 天地有沴气,钟此大藤贼。峡深路复险,凭恃为窟宅。 注释:天地间有不吉祥的气息,这种气息就体现在这个大藤贼身上。他所在的山谷深邃,道路又险峻,他就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巢穴。 - 禀性若豺虎,吞噬乃其德。官军不能制,时出寇城邑。 注释:他的本性如同豺狼虎豹一样残忍,他吞噬一切就像他的特点。但是,官兵们却无法制服他,他经常出来侵犯城市。
玄都看花诗意图 播州司马南迁客,万里归来头尚黑。 玄都观里看花游,千树新桃好颜色。 刘郎初来花满庭,刘郎再来花尽零。 隆替都来十四载,眼中故旧如晨星。 抚时感事诗成后,佳句流传在人口。 人生得丧等浮云,义命于人宜自守。 嗟予去国亦有年,披图怀古心茫然。 赢得闲身老林壑,一任晴春花竞妍。 注释:播州的司马是贬谪的人,我作为他的朋友,也随着他一同南迁。经过漫长的旅途,我已经回到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