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蟠虎踞金陵邑,佳丽繁华称自昔。万户笙歌多宴集,况乃更遇烧灯夕。
崔侯好客慕三益,绣幕高张展瑶席。邀我三人饮琼液,三人宦迹久离群。
一朝会合交欢欣,我侯好武兼好文。明时仗剑期策勋,华灯照座凝火云。
麝兰杳霭扬清芬,欲歌湛露过夜分。只今四海无兵戈,圣主在上玉烛和。
年丰时泰黍稌多,弹丝吹竹宛转歌。回风舞袖纷婆娑,东君手持金叵罗,如此不乐将如何。

龙蟠虎踞的金陵城,自古就是繁华之地。

万户笙歌,多是盛宴聚会,更逢烧灯之夜。

崔侯好客慕三益,绣幕高张展瑶席。

邀我三人饮琼液,三人宦迹久离群。

一朝会合交欢欣,我侯好武兼好文。明时仗剑期策勋,华灯照座凝火云。

麝兰杳霭扬清芬,欲歌湛露过夜分。只今四海无兵戈,圣主在上玉烛和。

年丰时泰黍稌多,弹丝吹竹宛转歌。回风舞袖纷婆娑,东君手持金叵罗,如此不乐将如何。

【注释】

①十六:诗题作于天启五年(1625)。十六日为阴历十月十五日。

②学士:官名,明清两代指皇帝侍从及翰林院官员等。钱公亚卿即钱谦益。

③章公:章纶。

④崔都阃宅:指崔应祖的府第。

⑤谢:感谢。

⑥龙蟠虎踞:形容地势险要雄伟。盘龙盘曲,踞虎蹲伏。

⑦佳丽繁华称自昔:指金陵古都风光旖旎、物产丰富。

③万户:指豪门大族。

⑨况乃:何况。

⑩更遇:恰逢。烧灯夕: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有燃灯之习。

⑪崔候:指崔应祖。

⑫绣幕:绘有各种图案花纹的帷幕。瑶席:用美玉镶嵌的席子。指宴席豪华。

⑬三人:指钱谦益、章纶、余继登。三人同为明代著名学者,因政治原因而流寓江南。

⑭宦迹:仕途经历。

⑮一:一次。

⑯我侯:指崔应祖。

⑰文武兼:既好文也爱好武功。

⑱明时:指清明的时代。

⑲仗剑:持剑。

⑳期:期望。

㉑华灯:明亮的灯光。

㉒清芬:清香芬芳。

㉓湛露:古人以秋露为美酒。

㉔夜分:深夜。

㉕四海:四方,指全国。

㉖玉烛:指朝廷。

㉗黍稌(shǔlěi):古代祭祀用的谷物。泛指粮食。

㉙弹丝:弹拨乐器。

㉚金叵罗(bóluó):一种盛装食物的器具。

【赏析】

此诗当作于天启五年(1625),时诗人与钱谦益、章纶同游南京崔家,饮酒赋诗。诗中赞美了当时南京的繁华景象,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并表达了希望早日回到家乡的渴望。

首联描绘了南京城的壮丽景色,以及其自古以来就享有的美誉。颔联进一步描绘了南京的繁荣景象,尤其是万家灯火映照下的宴会场景更是热闹非凡。颈联则通过崔应祖的邀请,表达了诗人对于再次与故人相聚的喜悦心情。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