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堂前春日杲,光照幽兰与萱草。兰萱开作黄金花,母心忘忧颜不老。
阿母看花开寿眉,香风满座春昼迟。金鳌突兀出沧海,扶疏挂罥珊瑚枝。
花前称觞献阿母,膝下佳儿彩衣舞。佳儿已作水部郎,喜看禄养荣三釜。
佳儿与佳妇,日日娱堂前。萱花倚慈竹,色与兰争妍。
一片心如寸草微,仰视白日当空悬。阿母年年在,好花岁岁开。
慈颜比花花不如,秋霜不到堂中来。曾闻邹衍谷,吹律和气复。
何似君家寿域中,万汇融融光夺目,为母一奏长春曲。
这首诗是吴元玉为他的堂前春日萱草画题写的。他首先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接着描述了萱草和兰花的美丽,然后表达了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最后祝愿母亲健康长寿。
首句“萱草图为吴元玉题”直接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接下来,诗人详细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阳光洒在幽兰和萱草上,使得它们开得更加鲜艳。这里的“光”,既指自然光,也象征着母亲的慈爱。
第二句“光照幽兰与萱草”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感激。
第三、四句“兰萱开作黄金花,母心忘忧颜不老”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萱草和兰花的美丽以及它们带给人们的愉快心情。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诗,则描绘了阿母看花开的情景。阿母的寿眉被花香所染,使得她的容颜更加美丽。而“香风满座春昼迟”则描绘了阿母坐在花下,享受着春天的美好时光。
第五、六句“金鳌突兀出沧海,扶疏挂罥珊瑚枝”则以神话中的金鳌和珊瑚枝,象征阿母的威严和尊贵。同时,这也表明了阿母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第七、八句“花前称觞献阿母,膝下佳儿彩衣舞”则是对阿母和孩子的赞美。阿母的子女们穿着华丽的衣服,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不仅体现了家庭的和谐幸福,也展现了阿母的养育之恩。
第九、十句“佳儿已作水部郎,喜看禄养荣三釜”则进一步描述了阿母的子女们的成就。其中“禄养”一词,既有字面意思,也有寓意深长的双关意义。它既代表了阿母的财富和地位,也代表了她对孩子们的关心和付出。
最后几句“佳儿与佳妇,日日娱堂前。萱花倚慈竹,色与兰争妍”则是对家庭幸福的赞美。阿母和子女们在堂前欢聚一堂,享受着家庭的温馨和幸福。而萱草和兰花则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美丽和香气为家庭增添了更多的欢乐和美好。
整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充满爱意的家庭画面。通过对萱草和兰花的赞美,以及阿母和子女们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他对家庭、母亲的深深热爱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