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定
【赏析】 《浴日亭和苏学士韵》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一首七言排律。此诗写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春,时诗人任会稽知县。李攀龙为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理论家,与谢榛、宗臣、梁有誉并称“后七子”,其诗学唐人而力求清新自然、豪放飘逸,诗中多用典故,且多议论。 危亭突兀倚青山,坐对扶桑碧海湾。 紫雾欲生龙伯庙,洪涛先涌虎门关。 光摇宇宙花生眼,影动阑干酒上颜。 遥望蓬莱宫阙晓,一轮飞挂碧云间。
【解析】 本诗是作者追和苏东坡游峡山寺韵的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组,每组的第一句写景,第二句抒情,第三句点题;最后三句以景结情,抒发诗人游览胜地的愉快之情。 【答案】 (一) ①首联写景:在高峻的山巅之上,有座宝华阁,它像一座矗立于云雾缭绕的山峰上的巨大宝塔,显得格外雄伟壮观。②颔联写景:山间清流环绕着金锁湾,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③颈联写景:夕阳西斜时,钟声悠扬,老僧们从山中走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过小孤山》。以下是对每一句的解释以及对应的译文和注释。 诗句释义: 1. 过小孤山: - “过”表示经过或访问之意。 - “小孤山”指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的一座小岛。 2. 八月灵槎溯海门: - “灵槎”通常指神话中的仙船,这里用来比喻诗人乘坐的船只。 - “溯”意为逆流而上。 - “海门”指的是长江入海口的门户。 3. 翠云台上醉芳樽: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语言的赏析。 “一雨皇都万象明,东风娇啭上林莺”意思是:一场春雨后,京城万籁俱寂,万物生辉;东风吹来,上林黄莺啼鸣,声音婉转。此句描写了春天雨后的景色,营造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 “火烟亭馆春多少,钟鼓楼台夜几更”意思是:灯火阑珊处,亭台楼阁中春色依然,钟鼓楼下,夜已深了。这句诗描绘了京城的夜晚,营造一种繁华喧嚣的气氛。 “枕上故园蝴蝶梦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的关键词为“玉管吹明月”,“勾引翩翩彩凤回”,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圈点出关键句,进行赏析。 “一柱中流亦壮哉,分明世上有蓬莱。”这两句的意思是:那高高的亭台立在江心,也显得十分雄伟,分明是人间仙境,天上的蓬莱。“蓬莱”是神话传说中的三神山之一
注释: 1. 登越王台:登上越王台。越王台旧址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相传为春秋时期越国的都城。 2. 荒台:荒凉的台。 3. 白云万里:指白云飘得很远很远。 4. 红日中天:太阳高悬在半空之中。 5. 百粤山川:广东百粤地区(今广西一带)的山山水水、河流湖泊等。 6. 三城楼阁:指南京城、北京城和西安城这三座古都的城墙上的楼阁。 7. 醉来徙倚:酒后靠在栏杆上徘徊。 8. 西风画角声:西北风吹过
怀古 我昔游海上,东望三神山。 风波几万里,苍茫云霭间。 鱼龙自掀舞,天空日月闲。 神仙渺无迹,徐福去不还。 空馀蓬莱阁,千载留人寰。 注释:我过去曾在海上游玩,向东遥望那神奇的三座神山。海浪翻滚着万顷波涛,天地之间仿佛只有茫茫云雾笼罩。那些鱼龙在海面上自由翻腾戏水,而天空中的日月则悠闲自得地运行不息。然而那传说中的仙人已经杳无踪迹,据说是徐福去了远方再也不会回来。如今只剩下那蓬莱仙阁
【注释】 欲向匡庐观瀑布:想去看庐山瀑布。 鼓蠡:古代一种小舟。《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鸟名“鲲”在北海的积水里变成一只大鱼,叫“鲲”。又化成一只小鸟,就是“鹏”。《齐谐志异》载,大鹏从蓬莱飞到碣石山,经过九万里而停留在碣石山上。后来人们把大鹏的飞行比喻为神话故事中的“乘气”而飞。此处以“鼓蠡”代指神鸟。骤楼船:疾速地登上船只。骤,急上。 一声长啸来丹壑:一声长啸声从深红色的山涧传来。丹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古诗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过审题目的要求,根据诗歌的标题和注释了解诗的内容,然后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赏析。本诗前四句描绘了峡江江上的峡山寺,落日峰峦翠作堆;后两句写仙人采药和光洞,释子翻经化乐台。“无暇”是说没有时间。“苍苔”是青色的小草。最后一句点出自己的身份。 【答案】 译文:峡江江上的峡山寺,落日映照下峰峦青翠如堆。半空云雾中楼殿若隐若现
【诗句解释】 1. 戏马台:古代的一座高台,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附近。 2. 据鞍挥指八千兵:据鞍挥指,意为骑在马上指挥,形容军队数量众多。八千兵,即八千人的部队。 3. 追鹿已无秦社稷:追鹿,比喻追逐名利、权力。已无,表示没有。秦社稷,指秦朝的国家和朝廷。 4. 逝骓方叹楚歌声:逝骓,意为逝去的马。方叹,表示正在感叹。楚歌声,指楚国的音乐,也暗示了项羽失败后的情景。 5. 英雄事往人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