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宰
【注】日月行中天,会朔自有期。 江海各一方,合流岂无时。 日月如循环,时间不可测。 君子交谊深,何因相暌违。 子昔西江来,访我东海湄。 子:指夏道存,我:指作者自己。 湄:水边,这里泛指海边。 载酒笑贺狂,探书慕迁奇。 载:带着、拿着。 贺狂:祝贺他狂喜。 探书:读他的书。 慕:仰慕。 迁:迁移。 奇:奇异的事。 别来三十年,彼此更乱离。 别:分别。 乱离:战乱与离乱。 齐:一起。 卜:占卜。
《赠樵隐处士》是元代诗人钱宰所作,以下是诗句和翻译: - 诗句:樵者本在山,隐者亦在山。虽言事不同,并依林泉间。晨兴持斧出,扪萝与跻攀。向夕负薪归,落日同掩关。流水石上至,白云山中还。老樵竟何之,我独忘朝餐。 - 翻译:樵夫原本就生活在山林之中,隐士也同样如此。尽管我们谈论的事物不同,但我们都依赖着树林和泉水之间的安宁。早上起来拿着斧头出门,攀爬着树木向上攀登。傍晚的时候背着柴火回家
诗句:霜落黄梧汉月高,西征对月剪征袍。 译文: 月光洒在黄梧树上,我站在窗前,手持剪刀,正准备裁剪新制的战袍。 注释: 1. 黄梧桐(huáng wú táo):一种树木,叶子呈椭圆形,花为淡黄色,果实呈橙黄色。 2. 汉月:汉代的明月,象征时间久远和历史的厚重。 3. 西征:古代指从东方到西方的行军或旅行。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出征、远行等场景。 4. 剪征袍:用剪刀裁剪新做的战袍
昨日行 昨日日落如黄金盘,今晨日出似丹砂丸。 丹砂可炼制黄金,黄金可塑成丹砂。 仰望白昼日复日,何能与尔遁入天地终无端? 向东望扶桑枝,向西极若木柯。 夸父口渴渴死不饮水,鲁阳战酣挥戈助。 何曾凌倒影、走灭没,亦莫却飞光、扳羲和。 青天万古朝暮复,北斗日夜如飞梭。 温一中,可奈何,骨既不可解,鬓发飒已皤。 怎能像安期生,出入太清家? 煮汞成白雪,采铅炼黄芽。 玉炉火温温,鼎上飞紫霞。 饥餐日之精
东南山水足清晖,茅屋枫林共石矶。 谁坐扁舟沙际住,也知江海客忘归。 诗句解析 1. 东南山川:这里的“东南”指的是画面中的主要方向和背景,通常象征着开阔的地域和自然景观。“山水”则直接指向画中的自然元素,强调了画作的自然主义特征。“足清晖”,意味着这些山川在画面中显得非常明亮、清新,给人以宁静和愉悦的感受。这不仅仅是对景色的赞美,也反映了画家通过色彩和光影处理达到的艺术效果。 2.
诗中“白下春波照绿湾,踏船送客出龙关。”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面,诗人在白下(今南京)的春日里,用绿色描绘了江湾的美丽,然后描述了自己送别客人的情景。 译文: 白下的春日碧波照耀着绿色的江湾,我踩着扁舟送走了远行的客人。离愁却不随着江上的云彩一起消失,江上依然有我的思绪,而客人尚未归来。 注释: - 白下:指南京的旧称。 - 春波:指春季的江水。 - 绿湾:江湾被绿色所覆盖,形成一片美丽的景色。
绿阴黄鸟暮春初, 谷口人家树下居。 野老携琴度桥去, 云山深处更何如。 注释:在春天的傍晚,绿树成荫,黄莺啼叫,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刻,一位老人带着琴来到了谷口的人家,坐在树下休息。这位老人是一位喜欢音乐的人,他带着琴走到这里,可能是为了欣赏这里的美景或者寻找灵感。他静静地坐在树下,弹着琴,听着鸟儿的歌唱,享受着这宁静的时刻。然而,当他离开时,发现云山深处更加美丽
【注释】 ①绿酒:用绿颜色染的酒。斟:倒。 ②骎骎:形容马跑得快而迅速。 ③别怀:离别之情。 ④秦淮水:指秦淮河的水。 【赏析】 《题画》是一首题咏送别图的诗,表达了作者离别时的心情和对友人的思念。此诗为第二首。第一首说:绿酒斟来且莫斟,酒阑歌罢去骎骎。别怀恰似秦淮水,流到长江绿更深。第二首说:别怀恰似秦淮水,流到长江绿更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风格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然后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最后鉴赏其思想情感。“树折云梢浪拍窗”意思是:树枝折断像云彩的尖端一样在波浪拍打窗户。“老渔齐放钓船双”,意思是:老渔夫们一起放出两只船。“不愁江上风波险,平地风波险似江”,意思是:不怕江上的风波危险,平地上的风波比江上的还要危险。“不愁”是说不必忧愁,因为老渔夫们在船上
注释:沙草青青接近石矶,石头上稀疏的树木在斜阳下转动。独舟上的老翁垂钓坐着,远山云雾缭绕像带子飘动着带着雨回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边晚景画卷。首句写近处的景物,“沙草青青”点明时间是春天,“矶头疏木转斜晖”点明地点,矶头即江边的石头,这里用“矶”指代水边或江边的石头,矶头即指岩石上长出的草木,因为石头坚硬而耐久,所以草木生长在这里显得顽强。第二句写远处的景象,“孤舟钓叟垂竿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