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酒斟来且莫斟,酒阑歌罢去骎骎。
别怀恰似秦淮水,流到长江绿更深。
【注释】
①绿酒:用绿颜色染的酒。斟:倒。
②骎骎:形容马跑得快而迅速。
③别怀:离别之情。
④秦淮水:指秦淮河的水。
【赏析】
《题画》是一首题咏送别图的诗,表达了作者离别时的心情和对友人的思念。此诗为第二首。第一首说:绿酒斟来且莫斟,酒阑歌罢去骎骎。别怀恰似秦淮水,流到长江绿更深。第二首说:别怀恰似秦淮水,流到长江绿更深。
绿酒斟来且莫斟,酒阑歌罢去骎骎。
别怀恰似秦淮水,流到长江绿更深。
【注释】
①绿酒:用绿颜色染的酒。斟:倒。
②骎骎:形容马跑得快而迅速。
③别怀:离别之情。
④秦淮水:指秦淮河的水。
【赏析】
《题画》是一首题咏送别图的诗,表达了作者离别时的心情和对友人的思念。此诗为第二首。第一首说:绿酒斟来且莫斟,酒阑歌罢去骎骎。别怀恰似秦淮水,流到长江绿更深。第二首说:别怀恰似秦淮水,流到长江绿更深。
《题画梅和王山农韵》是一首充满艺术美感的元末明初时期的作品,由著名诗人钱宰所作。下面是对其诗句及翻译、注释和赏析: 1. 诗句原文与翻译: 江南春来白雪烂,落月横参夜将半。 这句表达了春天江南的景象,雪花覆盖大地,月亮高悬,暗示了夜晚将近结束时的宁静。 缟衣绰约如故人,踏飒梨云敧老干。 描述了一位穿着素净衣服的人(可能是作者自己)漫步在梨树下,显得风度翩翩。 北风猎猎天正寒,仿佛风节凭西阑。
《题李伯时仕女图·其一·妾心不忆交河冷,手冷难裁金剪刀》是元明之际著名的诗人钱宰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逐句解析这首诗: 1. 霜落黄梧: - “霜落”描绘了时间已经进入深秋,霜降时节的景象。 - “黄梧”可能指的是梧桐树或者梧桐叶被霜打后的样子,暗示着秋天的凉意和萧瑟。 2. 汉月高: - “汉月”可能指的是汉代时的月亮,也可能是对月光的一种比喻,如月光明亮、皎洁。 -
【译文】 当年我也曾游历过长江两岸,那时的雪霁后千峰矗立。 今天观赏画卷想起往昔游踪,只见万里江山入目清幽。 岷峨山冈曲折伸展,青城山巍峨高耸入云天。 东行至衡州走千里路,五老峰与石城、北固山遥相连接。 冰崖雪壑起伏连绵,日出之时光芒四射。 神光混茫元气浮扬,巨鳌奋起簸动乾坤轴。 云彩烂漫如秋空之云,浩瀚如大海之涛。 又似瑶台银阙在天上,皎洁明亮的月亮照耀夜空。 光辉回照中流江水
燕山八月,秋风劲吹,黄叶满地,秋意正浓。 蕃王朝辞诈马宴,秋天的马儿膘肥体壮,力量十足。 西风猎猎边城戍,秋风吹过边疆,士兵们在守卫着祖国。 小队旌旗打围去,一群骑兵骑着战马向远方疾驰而去。 英姿飒爽思奋扬,他们个个英姿勃发,斗志昂扬。 面如玉盘身倚树,他们的面容英俊,身材高大,宛如玉盘。 金羁朱缨玉腕骝,马匹披着华丽的鞍具,骏马奔腾。 紫貂兜鍪银鼠裘,战士们身着铠甲,头戴紫貂帽
这首诗的原文是: 黄梧井边雁南飞,万里玉关人未归。 孤灯捣练江南妇,霜落空阶臂酸楚。 寒衣何日到关西,敲断秋风石无语。 译文如下: 在黄梧井旁,大雁向南飞翔,而遥远的玉门关里却无人归来。 孤单地在夜晚点着油灯,缝制着北方的寒衣,那是南方的妻子,她的身体已经因为寒冷和思念而变得僵硬和疼痛。 什么时候才能把温暖的衣物送到我的身边?我敲打着秋风的石头,仿佛它能听懂我的心声,但石头只是沉默不语
方壶小隐 方壶之山,上有不死药,可以炼金丹。 注释:方壶,即方壶山,是传说中的仙境。 译文:方壶山上有不死药,可以用来炼制金丹。 赏析:诗中提到了“方壶之山”,这是诗人的家乡。在这首诗中,方壶山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成为了一个仙境。同时,诗人还提到了“不死药”和“金丹”,这是道家修炼成仙的重要药物。 乃在阆风之东、员峤之西,沧海每岸非人寰。 注释:阆风,即阆风山,位于四川奉节县。员峤
龙剑谣题延平剑去图 双龙剑,双飞几今古,乃是莫邪之夫、干将之妇。 龙和剑是一对,双剑一起飞翔了几千年。它们是莫邪的丈夫和干将的妻子。 金铁未流时,大冶交龙虎。 在金属未冶炼之前,大冶炉中交相盘旋着青龙和白虎。 铸得龙泉及太阿,光怪或分终复聚。 炼制出龙泉剑和太阿剑,它们的光辉怪异有时分开有时聚合。 自从丰泽斩秦妖,鸿门翼楚舞。 自从丰泽之战斩杀了秦国的妖怪,鸿门宴上楚霸王舞剑助兴。 三侯歌其雄
以下是对这首诗《山峡图》的逐句释义和译文,包括必要的关键词注释以及最后的赏析: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大江水落岷峨西:指岷江的水退去,露出了西边的峨眉山。岷江发源于四川,流经成都平原后,向西蜿蜒进入山区。 - 三峡上与浮云齐:指巫峡、瞿塘峡和西陵峡,这三座峡谷的水位在雨季时甚至会与浮动的云朵相齐。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三个峡谷,其中以巫峡最长,瞿塘峡最短。三峡之间,水流湍急,景色壮观。 -
豫让桥 春秋战国时期赵氏义士刺襄子传奇之地 1. 太行西古豫让桥 - 描述豫让桥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 介绍豫让桥在古代桥梁中重要性 - 讲述豫让桥与赵襄子故事关联 2. 马嘶不敢骄 - 叙述马嘶桥名由来及其象征意义 - 探讨马嘶形象对当地文化影响 - 分析马嘶桥在历史上独特地位 3. 黄云暗天雪欲飘 - 描写黄云天气对旅行者影响 - 描述雪景下桥梁景色美 - 探讨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融 4.
【诗句释义】: 云中两烈妇,风节何雄哉。 - 这两句描述了两位女性在战斗中的英勇行为和她们所表现出的高尚气节。 妇姑誓同死,军马倏已来。 - 描述两位女性决定一起牺牲,军队突然来袭的情景。 姑言我死命之遭,尔方年少不得逃。 - 妻子告诉丈夫她面临的死亡情况,而丈夫则表示自己年轻不能逃避。 欲自经,不得索,欲自刎,不得刀。 - 描述两人在绝境中无法使用任何工具自杀。 少妇潜致辞,不用刀与索
注释:芙蓉 比喻女子。桃李竞春华,年年逐风雨。比喻女子青春年少。宁似江上花,清光照秋水。比喻女子贞洁美丽。 译文:桃花和李花争相在春天绽放,每年都随着风雨飘散。我宁愿像江边的花朵一样,清光照耀着秋天的江水。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女子的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女子的赞美之情。首句以桃花、李花为喻,赞美其争春之态;次句言女子青春年少如江边之花,清光照人;三句以江花为比,赞美其贞洁之美;末句以秋水为喻
诗中“白下春波照绿湾,踏船送客出龙关。”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面,诗人在白下(今南京)的春日里,用绿色描绘了江湾的美丽,然后描述了自己送别客人的情景。 译文: 白下的春日碧波照耀着绿色的江湾,我踩着扁舟送走了远行的客人。离愁却不随着江上的云彩一起消失,江上依然有我的思绪,而客人尚未归来。 注释: - 白下:指南京的旧称。 - 春波:指春季的江水。 - 绿湾:江湾被绿色所覆盖,形成一片美丽的景色。
【注】客窗:指客居他乡的书房;遗编:指未完的书稿。 炎天过却复秋天,容易蹉跎又一年。 终日客窗愁不撩,短檠(qíng)随意玩遗编。 译文: 炎热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又来临了,时光就这样轻易地流逝了,又是一年。 整天呆在书房里,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只是无聊地看着书,打发时间。 赏析: 《夜愁》是明代文学家唐寅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年华易老的感受和忧虑。诗中通过描写炎夏日转秋
注释: 玄云杳无迹,湾水尚漫漫。玄云:指天色昏暗,没有迹象可寻,即阴天。湾:指河流弯曲处形成的小湾。 山月一何皎,流光溯急湍。山月:指山上的月亮,非常明亮。流光:流水的光芒。溯:逆流而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自然景象。首句“玄云杳无迹”,形容天空阴沉,不见一丝云彩,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了河流,“湾水尚漫漫”。这里的“湾”指的是河流在曲折之处形成的小湾
诗句:霜落黄梧汉月高,西征对月剪征袍。 译文: 月光洒在黄梧树上,我站在窗前,手持剪刀,正准备裁剪新制的战袍。 注释: 1. 黄梧桐(huáng wú táo):一种树木,叶子呈椭圆形,花为淡黄色,果实呈橙黄色。 2. 汉月:汉代的明月,象征时间久远和历史的厚重。 3. 西征:古代指从东方到西方的行军或旅行。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出征、远行等场景。 4. 剪征袍:用剪刀裁剪新做的战袍
注释:山庭中午坐着,亭子依山而建,行人在此停歇。坐着忘却了清闲的日子,只等绿色树木的阴凉入眠。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山中亭子里的即兴之作。诗的前两句“山庭午坐”交代了地点和时间。山庭,指山中的小亭子;午坐,指中午时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身处山中,亭子旁绿树成荫,十分惬意。中间两句“亭子依山构,行人此息肩”,描写了亭子的构造以及它对行人的作用。亭子依着青山建造,行人在这里休息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