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旭
注释: 窗前细竹 其三:窗前的细竹,第三首。 吾庐得地亦非宽,岁计常添一百竿:我的住所虽然不大,但是竹子的生长空间还是足够的,每年可以增加百根竹子。 早识爱缘多絓触,不应儿日事摧残:很早我就懂得了与竹子的感情,它总是受到各种束缚,不应该让它在短短的几天内就被摧毁。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描绘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对其生长环境的感慨。诗人用“吾庐得地亦非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古。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和注释: 白骨可覆视,黄泉岂遂埋。 (白色的骨头可以覆盖在地面上,黄泉之地岂能就此掩埋?) 忝名为父母,那忍事委蛇。 (我作为儿女,怎能忍心像那些阿谀奉承的人那样苟且偷安?) 民冤苟不雪,罪大亦何辞。 (如果百姓的冤屈得不到伸张,那么即使是罪行再大又有何辩解可言?) 列书达制府,制府惊且疑。 (我将案件上报给官府,官府震惊而又感到疑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创作的《马房沟》。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解: ``` 昨日老子山,雨打又风吹。 今日高邮湖,过湖日未迟。 雨气化为烟,何处露筋祠。 金葩扬翠盖,空中见参差。 径行忘混漾,难进惭逶迤。 新蝉第一声,欣然得闻之。 浅浅绿铺褥,高高青垂帷。 霞光由外铄,倒蘸水之湄。 蓝滑如泼油,红艳如凝脂。 扪之不着手,脚踏趺爬龟。 千载苎萝溪,人言浴西施。 扬州夸佳丽,此理信可推。 如何杀风景
这首诗是明朝文学家、诗人杨慎的作品,全诗共五百六十九个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吾父曩所述,手泽如新题。 我的祖父曾经讲述他的故事,他的手印就像新的一样。 先府君年谱,男某谨次排。 先府君的年谱,我的儿子们应该依次排。 粤寇凡三至,城内冢垒垒。 粤寇三次入侵,城内的坟墓堆积如山。 生齿既未复,文教非苟施。 人口已经没有恢复,文化教育不能随意进行。 邑中邓析子,好持官是非。 县城中的邓析之子
【注释】: 拔可将:指诗人的朋友。三月归闽:诗人在闽地时,有朋友要来探望他,诗人送他诗一首。闽:地名,这里指福建。以:用。三月:春天。归闽:回到福建。赠之:赠给这位友人。我言日:我说的话。日渐狂:日益狂妄。子色常甚韪(wěi):你的脸色总是很严肃。子:对别人的敬称。即今:现在。如林见蓓蕾:像树林中初长出的新芽。蓓蕾:未开的花朵。吁吾忧道孤:叹息我追求真理的道路太孤单。赖子能不怠:依靠你能不懈怠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体裁、思想内容、主要表现手法、艺术特点等。然后根据这些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比如本诗属于七言绝句,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全诗以大鹏、长鲸自喻,通过写大风刮来,将他们刮到岸边,比喻自己遭难被贬,也比喻国家遭遇动乱,人民流离失所,而自己却仍不自知。诗人在诗中抒发了自己被贬之后,仍心存高远之志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拔可将以三月归闽赠之 李子少于我,其才殊清美。 云何遭天酷,心事如暮齿。 嗟我亦鲜民,羡子乃有恃。 子言忧实深,门户方子倚。 有妹需择郎,有弟仅断奶。 全家待衣食,远道谋甘旨。 孤生怆闻此,不如子多矣。 作客得所依,万事如家里。 所欠体俱弱,长者忧弗喜。 子有晨昏事,归路见桃李。 得归归亦悲,我诚不如子。 哀情展复收,惟学语可纪。 自我始见子,回顾已千里。 天子苟有馀,学问宁无底。 昔我有所为
正阳关孔子庙诗 城头风沙声瑟瑟,城边日影淡连屋。 红砖黄瓦显尊贵,不知人称何名字。 宫墙大字微剥落,肃然敬拜门神星。 州县王命祀孔子,区区此疑非经典。 党庠遂序皆尊奉,据古制可行之证据。 或许盗贼构阴谋,此说并非没有依据。 盗贼亦有道义处,附会之说多经营。 围住地险拥盐利,楼橹环绕终朝成。 往往伪迹仍未除,因知喜乱缘民情。 盗贼曾为士习袭,士人习气狰狞。 诗书无法泽及他,十遇九可令人憎。
【注释】: 四月雨其一: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洗衣妇的观察,描写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劳动妇女形象。 日出:早上天刚亮的时候。 浣衣:洗衣服。 雨复下:下雨又落下来。 天公不愁灶婢骂:天气晴朗,太阳出来时,灶婢(女仆)骂天公也不怕。 勃姑:指洗衣妇。勃姑将妇来觑人:勃姑(洗衣妇)将妻子叫来窥视。 持竿驱之:拿着一根竹竿赶他走。 了不怕:不再害怕了,因为已经赶走了。 夕曛:傍晚的阳光。 雕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四月雨 其二 四月(即初夏)的梅子熟透,江南的春雨刚刚过去,淮北又迎来了连绵不断的雨水。 江南的春雨虽然已经过去,但淮北的雨季却刚刚开始。这里的“初黄”指的是梅花在春天盛开时的颜色,而“雨冷川涨长”则描绘了淮北地区春季多雨、河流水位上涨的景象。 人言(人们的说法):人们常说春天的雨来得快,一发不可收拾。 盐船衔尾还两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