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
【解析】 此词为作者晚年隐居太湖时所作。上片写自己曾经游历过太湖一带,与当地的文人雅士交游甚欢。“人间何处有丹丘”化用李白《山中问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下片写自己晚年在沧洲的生活,与前人相比,显得更加平淡、闲适。“寻画史,接诗流,老沧洲”三句,写自己与当地文人雅士交往甚欢,结庐沧洲,过着恬淡闲适的隐逸生活。结尾两句以景收束全词,表现了作者的闲情逸致
露浓霞淡,说是严冬尚早。迷离一望丹枫,无复青青芳草。伴我秋容寂寂,野服疏疏,漫道风光好。 孤帆悄,回首凤城春老。人生如寄,怎得常年少,金尊倒。剑光锈涩,雄心濩落,望中残照,时被浮云绕。 注释:露水浓密霞光淡薄,说是严冬还没有到来。远处望去一片丹枫,已经没有了青青的芳草。陪伴着我的是秋日的景色寂静而空旷,穿着的衣服也显得稀疏。虽然风景很好,但也只是说而已。 孤帆缓缓地驶过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的《诉衷情·登高望远》中的一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嘉靖癸丑、甲寅,东南倭乱韶光都过乱离中,登眺觉心慵。青山城外望断,愁绝黛痕浓。 - 嘉靖癸丑、甲寅指的是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和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这两个年份都是东南沿海倭乱的时间。 - “韶光都过乱离中”表示过去的光阴已经过去,现在的人们生活在动荡不安之中。 - “登眺”意为登上高处眺望。 -
诉衷情·近秋望 遥天一碧,回望西飞白鸟。乍临镜水摇空,又向莲峰弄影。风起素光斜映,薄袂萧清,悄觉凉襟迥。双眸炯。 今古寸心孤另。亭皋一叶,坠响枫林静。还重省、闲愁元鸟,归迟幽绪,藕花香冷。梦到今宵永。 注释: 遥天:遥远的天空。 白鸟:白色的鸟。 乍临:突然降临。 镜水:清澈的水面。 莲峰:莲花般的山峰。 素光:月光的皎洁。 亭皋:亭台之上。 今古:现在和古代。 寸心:心中的思绪。 孤另
东风亭午摆垂杨,丝丝日日长。 东风在午后时分吹动着亭子旁的杨树,那杨树仿佛在轻轻地摆动。 吹落梅花无数,不解惜幽香。 无数落下的梅花被风吹散,它们不懂得珍惜自己独特的香味。 落霞紫,暮烟黄,送斜阳。 夕阳下的晚霞呈现出紫色,而傍晚的烟雾是黄色,它们一同为即将离去的太阳送行。 无凭天气,一霎融和,蜂蝶空忙。 没有凭借天公的恩泽,短暂的融合之后又再次分离,那些忙碌的蜜蜂蝴蝶也显得徒劳无功。 注释: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他一生爱国,但壮志未酬,晚年退居家乡,创作了多首反映生活情趣和抒发内心情怀的诗歌。 诗句释义: 1. 山河萦带九州横:描述的是一幅壮丽的山河画卷,九州大地被连绵不断的山峦所环绕。 2. 深谷几为陵:形容深谷中的山峰仿佛成了小土丘。 3. 千年万年兴废,花月洛阳城: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描绘了洛阳城的繁华景象。 4. 图富贵,论功名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楮冠竹杖友南华 - “楮冠”指的是用楮皮制成的帽子,古代文人常用它作为头饰,而“竹杖”则象征着清高、简朴的生活。"南华"可能是对某个地方或人物的指代,如孔子的故乡或其弟子们常去游学的场所。这里的“友南华”表明与南华(孔子及其弟子)的交往或崇敬之情。 注释: 南华是古代儒家学派的象征之一,代表了学问和道德的理想。 2. 耕钓老生涯 -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闺中少妇的幽居生活,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 “夜深人悄漏声残。秋色满江干。”夜已深沉,只有漏声在滴答着,秋色已洒满了大江之滨。这两句写景,点明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秋色”一句,不仅写出了时间的秋天,而且暗示着这位少妇所怀念的人是秋天出生的。因为秋天出生的,到了春天就过了花期,所以只能到秋天来怀念他。 “寒烟野塘横渡,谁写画图间。”在这秋色满溢的大江之畔
注释: 芹溪:即芹溪,地名。 史仲恭寿:史仲恭,字公度,号东山老人,宋末元初词人。 清浅、涟漪:都是水波的形容词。涟漪,指水面上泛起的波纹。 锦鳞:指鲤鱼,这里指鱼。 黄花:指菊花。 一尊芳酒:指一杯美酒。 万事觉俱非:意思是觉得世间一切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留晚景,惜香霏:意思是留恋傍晚的景色,珍惜美丽的落日余晖。 醉时归:意思是在醉酒之后回家。 关情:牵挂感情。 迎门:迎接。 稚子:小儿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诉衷情令·赠内人》。下面是诗句的注释和赏析: 1. 第一句:“神仙妙诀古今传。” - 注释:这里的“神仙”指的是修道者,而“妙诀”是指高深的修炼方法。这句话表明这种方法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泛地学习和传承。 - 赏析:通过“古今传”三字,传达了这种修炼方法源远流长的传统。 2. 第二句:“谁会此幽玄。” - 注释:这里的“幽玄”通常指深奥隐秘的事物或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