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
这首诗是辛弃疾的《诉衷情·本意》。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 一痕心缕欲成烟。"一痕心缕"形容思念之情如同细线一般,"欲成烟"则表示这些思念之情如同烟雾般缥缈不定,无法捉摸。 - 飞出向欢前。"飞出"意味着思念之情强烈地想要摆脱束缚,"向欢前"则表明这种情感指向的是那些曾经带来快乐的事物或人。 - 思量那时风味,同做凤楼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怀念过去美好时光时的情感状态
诗句输出: 春光半落甲兵中。 天子恨匆匆。 愧不书生戎马,一剑倚崆同。 译文输出: 春日的阳光落在了战火纷飞的甲士中,皇帝对此感到深深的遗憾和忧虑。作为书生,我未能在战场上挥剑杀敌,而是只能依靠一柄剑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这让我感到非常愧疚。 关键词注释: 1. 春光:春天的阳光,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2. 甲兵中:指战争或战斗的环境。 3. 天子恨匆匆:皇帝对战争带来的匆忙深感忧虑
【注释】 1. 雪中怀女僧:在雪天思念女尼。谷虚(678~730):唐代女禅师,姓李,名静。本名慧皎,字清照。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一说河州(今甘肃临洮)人。后出家,号“谷虚”。 2. 琐窗前:指诗人站在窗户前凝望着外面飘洒的雪花。 3. 飞絮影连天:形容雪花纷飞,如柳絮一般。 4. 蒲团:僧人坐禅所用的垫子。 5. 参透几多禅:禅宗讲究悟性与机缘,参透了多少禅意。 6. 花欲绽
【注释】 1. 壬午:指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词人与张淑芳结婚,此诗作于婚后。词人与张淑芳婚后感情甚笃。 2. 不索伊来:不要他来。索,要;伊,代指丈夫。 3. 也沉沉:也,表转折语气,表示“也这样”。 4. 重绣裹:重新包裹着。 5. 枕上晓霜侵:枕头上有被晨霜打湿。 6. 白头吟:指《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的“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良马忽不见,双翘为谁出?正中多苦心
【诗句】 瑶笺新调写乌丝,字字说相思。 传闻几度来也,又盼过、落花时。 停画舫,驻金羁,枉参差。 干天何事,伏雨阑风,故误佳期。 【译文】 用新的瑶纸书写的词句,是关于乌丝的相思。听说你几次来了,又等待过了花朵凋零的时候。 停下了画舫,驻足在金羁绊下,为何如此不整齐? 难道是为了天上的风雨,故意误了我们的约会吗? 【注释】 1.瑶笺:指用美玉制成的纸张,比喻珍贵的书信。 2.乌丝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首句“相思日日上高楼,还是去年秋。”表达了他对爱人的深深思念和期盼。第二句“无情梁上双燕,弃我忽如雠。”则描绘了燕子对他冷漠无情的态度,使他感到孤独无助。第三句“虫啧啧,叶飕飕,夜悠悠。”则通过虫鸣声和风声,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独和寂寞。最后一句“阑干谩倚,塞北江南,何地无愁。”则表达了无论身在何处,他都难以摆脱内心的痛苦和忧伤。 赏析
【注】: 1. 诉衷情令:词牌名。 2. 当户间桃花:当,正对;户,门户;间,夹。 3. 妍景雪兼霞:形容美好的景色像雪和霞那样美丽。 4. 春风送将春色:春风把春色送到了人间。 5. 双莺窗外:指窗外两只黄莺。 6. 双燕帘间:指窗内两只燕子。 7. 秾华:繁茂的花朵。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写的是春天里的景象。词人通过描写桃花、黄莺、蜂蝶、燕子等景物,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和题目要求来作答。 “小桃枝下试罗裳”,写春日游园所见的景色:小桃枝上挂着一袭罗衣,蝴蝶在花间飞舞,沾满了花瓣上的花粉。 “蝶粉斗遗香”,写蝴蝶落在花瓣上,花瓣被压平了,香气散失。 “玉轮碾平芳草”,写太阳刚出来,光芒四射,把芳草都压平了。 “半面恼红妆”,写美人娇羞的面庞,一半藏在红妆后面,一半露出来。
这首诗是苏轼对王安石的颂扬和怀念,表达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于家乡的思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龙楼凤阁五云间。每日一登攀。 “龙楼凤阁”是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王安石的高位。“每日一登攀”表示每天都去拜访或接近。 自念平生遭际,敢忘却、寸心丹。 “平生遭际”是说自己一生的经历或遭遇。“寸心丹”是指自己的忠诚之心,就像一颗丹药一样坚定。 年渐老,性贪闲。 随着时间的推移
西窗枯坐梦难成,憔悴对孤檠。今夕不知何夕,枕上有秋声。 风淡淡,露盈盈,最无情。楼头短笛,江上寒潮,花外残更。 注释: 1. 西窗:古代建筑中用于采光的窗户,多指设在西面的。 2. 枯坐:形容一个人孤独地坐着,没有事情做。 3. 梦难成:形容梦中的景象难以实现。 4. 孤檠:指孤单单的一根灯柱。 5. 今夕:今天晚上。 6. 不知:不知道。 7. 枕:枕头。 8. 秋声:秋天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