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秋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全诗如下: 玉龙垂尾。望阙角岧峣,如侵云里。明璧榱题,白银阶陛,平日世间无是。静久声鸣槛竹,夜半色侵窗纸。最奇处,尽巧妆枝上,低飞檐底。 当为。呼游骑。嗾犬擎苍,腰箭随邻里。藉草烹鲜,枯枝煎茗,点化玉花为水。未挹瑶台风露,且借琼林栖倚。眩银海,待斜披鹤氅,骑鲸寻李。 注释解释如下: - 玉龙垂尾:形容宫殿的装饰物如同玉龙般垂下尾巴。 - 望阙角岧峣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与背诵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解读。如“跃马□欢游”中的“□”是“驰”的意思;“今夕重见紫茱羞”中的“紫”是“酒”的意思。同时,要注意一些字词的古今异义现象。 【答案】 (壮日遇重九) (跃马□欢游) (如今何事多感) (双鬓不禁秋) (目断五陵台路) (无复临高千骑) (霜露下南国) (淮汉绕神州) (钓松鲈)
【注释】 短艇:小船。烟渚:水乡的洲渚上,烟雾迷蒙。梦惊回:从梦中醒来。凄凉:寂寞。尚记:还记得。绿蓑:绿色蓑衣。鸣雨:雨中鸟鸣。拍塞愁怀人不解:拍打船舷,愁绪满怀的人却不理解。乘槎(chá)重去:乘着木筏再往西行。黄鹂(lí):即黄莺。拟待:打算。乘槎(chán),传说天河有仙槎,汉武时乘之至天。复:又。拟:打算。乘槎重去:乘木筏再次向西行。张碧油:把帆篷张满,使帆蓬鼓起。香红舞:彩旗随风飘扬
【诗词】 诉衷情令·登雨华台 二分浓绿一分红。春事若为穷。醉袖罥香沾粉,公挽我、我扶公。 敧短帽,吐长虹。拟凌风。布金堆里,叠翠屏中,云月轻笼。 【注释】 - 二分浓绿一分红:形容春天的景色既浓又淡,既有绿色又有红色。 - 春事若为穷:春天的事情什么时候能结束呢?表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 醉袖罥香沾粉:袖子沾满了花香,好像被香粉浸染一样。 - 公挽我、我扶公:公(指丈夫)挽着我,我扶着他
焦油 买市宣和预赏时。流苏垂盖宝灯围。小铛烹玉鼓声随。 金弹玲珑今夕是,鳌山缥缈昔游非。马行遗老想沾衣。 【注释】 买市:古时候指官府在元宵节前一日向民间收购物资、粮食。预赏:提前欣赏,提前观看。 流苏:古代妇女的头饰,用五彩羽毛或玉石做成。垂盖:下垂的伞盖。宝灯围:用珠宝镶嵌的灯圈。 小铛:古代的一种炊具,形如锅而小。烹玉:用美玉来烹饪食物。鼓声:鼓乐。 金弹:古代兵器名,形状像弹丸
【注释】骊驹:古代一行车名。传杯绿:指酒。啄木欲飞时:意谓啄木鸟欲飞时,鸣声悠扬。 【赏析】此词是送别友人的赠词,上阕写饯别,下阕以“虽”字作转折,表达惜别之情。全词写得委婉含蓄,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明日发骊驹,共起为传杯绿。”这是饯行词的常用语,即在明天出发时,大家要一起饮酒作乐。这里用“传杯”来代“举杯”,因为古时酒器中盛酒后往往插有竹枝,用以代替勺。“绿”字在这里是指绿色酒杯
这首诗的原文是: 鹧鸪天 · 其二蒸茧比屋烧灯作好春。先须歌舞赛蚕神。便将簇上如霜样,来饷尊前似玉人。 丝馅细,粉肌匀。从它犀箸破花纹。殷勤又作梅羹送,酒力消除笑语新。 注释解释如下: - 比屋(bǐ wū):指每家每户,普天之下。 - 烧灯:指点亮灯笼,庆祝节日或元宵节。 - 好春:美好的春天。 - 先须:首先需要。 - 歌舞:跳舞和唱歌。 - 赛蚕神:与蚕神比赛,表示对蚕神的敬意。 - 簇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名句名篇,然后反复诵读,体会其思想内容及情感内涵,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本题要求赏析“紫苔庭院,悄无人迹”,这是写景,应抓住诗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和特点进行欣赏;“挑灯试问今何夕”是抒情,应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赏析。 本题的关键词:云破碧、作霜天气、西风急、征雁、横笛、柔肠底事。赏析:第一组:“云破碧”
【解析】 此诗为作者与友人的赠别之作。上片写琵琶弦畔春风面,曾向尊前见彩云初散燕空楼;下片写旧时曲谱曾翻否,好在曹纲手;老来心绪怯么弦,出塞移船莫遣到愁边。全词抒发了作者对故人的眷恋之情。 “虞美人”是词牌名。本词上下两阕,每阕十句,共六十字。 第一、二句点明题旨:春天来了, 琵琶弦上传来阵阵乐声。那乐曲里似乎还留有她(指故人)当年的音容笑貌。 第三句承上启下,写故人当年在座前的风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作答此题,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人物又无双”:形容人非常优秀。 “余事锦机闲织”:把多余的事情放下不做了,专心致志地织锦。 “□就两都新赋,笑一生联缉”:在京城洛阳和长安两地都写了新的赋文,笑傲一世的联句也完成了。 “来年秋色起鹏程”:明年春天,秋色明媚,飞向高远。 “一举上晴碧”:一跃而上,直冲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