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艇横烟渚。梦惊回、凄凉尚记,绿蓑鸣雨。拍塞愁怀人不解,只有黄鹂能语。复拟待、乘槎重去。无奈东君刚留客,张碧油、缓按香红舞。生怕我,顿遐举。
故溪冉冉春光度。想晚来、杨花云际,白蘋无数。竹里樵青应是怪,目断鸣榔去路。料为我、羞烦鳞羽。好趁小蛮针线在,按纶巾、归唤松江渡。重系缆,醉眠处。

【注释】

短艇:小船。烟渚:水乡的洲渚上,烟雾迷蒙。梦惊回:从梦中醒来。凄凉:寂寞。尚记:还记得。绿蓑:绿色蓑衣。鸣雨:雨中鸟鸣。拍塞愁怀人不解:拍打船舷,愁绪满怀的人却不理解。乘槎(chá)重去:乘着木筏再往西行。黄鹂(lí):即黄莺。拟待:打算。乘槎(chán),传说天河有仙槎,汉武时乘之至天。复:又。拟:打算。乘槎重去:乘木筏再次向西行。张碧油:把帆篷张满,使帆蓬鼓起。香红舞:彩旗随风飘扬。顿遐举:忽然远行。冉冉:慢慢地,缓缓地。想晚来:想象黄昏以后。杨花云际:柳絮在天空中飘浮。白蘋(fēn)无数:许多白色的苹萍。竹里樵青:竹林中的打柴人。应是怪:想必是奇怪。目断:目光远望,看不见。鸣榔(léng):用木头敲打山石,发出的声音。料为我:料想我吧。羞烦鳞羽:嫌烦,不愿被打扰。鳞羽:鱼虫之类。好趁小蛮针线在:趁着小蛮正在织女织布,好趁机回家休息。小蛮:古代女子名,这里指妻子。按纶巾:整理头巾。松江渡:长江边的松江渡口。重系缆:重新拴紧船缆,准备返航。醉眠处:酒醉时睡觉的地方。【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抒发了作者与所送者之间深厚的感情。词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全词以送别的场景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离别之情的抒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及依依不舍之情。

“短艇横烟渚”三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是烟波渺渺的水乡,时间是在暮春时节。“短艇”,小船,代指舟船。“横”,横卧。“烟渚”,指水边雾气弥漫的小洲渚。这三句描绘出一幅水天一色、烟波浩渺的江南水乡的画面,为下文写景作铺垫。“拍塞愁怀人不解,只有黄鹂能语。”这两句写主人公因送别而感到愁闷,但又不能向别人诉说,只能拍着船舷,让船儿载着他的愁闷前行。“拍塞”,拍击船舷。“愁怀”,愁苦的情怀。“不解”,无法理解。“黄鹂”,黄色羽毛的小鸟,常栖息于树上或林间。这两句写词人因送别而感到愁闷,但又无法向别人诉说,只得拍击船舷,让船儿载着他的愁闷前行。黄鹂能语,似乎暗示了主人公此时内心的矛盾心理,既不能言说又不能不表达情感,只能通过拍击船舷的动作来发泄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此的沉重,以至于让船儿都感到了。

“复拟待、乘槎重去”三句,词人计划再次乘坐木筏向西行,希望借此机会摆脱目前的困境。“复”,再次。“乘槎”,传说中的木筏子。《旧唐书·东方朔传》:“汉武帝时,齐人主父偃,家贫无以自资,乃变名姓为‘张骞’,入游长安……后得为太中大夫,奉使匈奴还,报曰:‘胡天子大怨(悔)将军无信。’即日引弓射之,并击杀其妻……”《太平御览》卷六八九引晋张华《博物志》:“天河有金桥玉柱,以承天河两岸。有神人每相会于桥上,谓之牵牛织女。”(《史记·淮南王列传》亦载此事),故又称“牵牛”、“织女”。《古诗十九首》中有《迢迢牵牛星》、《涉江采芙蓉》等名篇,都是借牛郎织女的传说来表达男女相思之情。这里的“乘槎重去”就是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词人要再次踏上西行的旅程,希望能借此逃离目前的困境。“张碧油”三句,写词人将帆篷张满,使帆蓬鼓起,准备乘风破浪西去。“张碧油”,把帆篷张满,让帆蓬鼓起。“香红舞”,彩色的旗帜随风飘扬。这两句写词人将帆篷张满,使帆蓬鼓起,准备乘风破浪西去。“好趁小蛮针线在,按纶巾”二句,写词人趁着妻子织布的机会,好趁便归去,回到松江渡口。“小蛮”,古代女子的名字。“按纶巾”,整理一下头巾,准备返航。“松江渡”三句,写词人准备返航,重新拴紧船缆,准备返航。“松江渡”指的是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松江渡口。这几句写词人趁着妻子织布的机会,好趁便归去,回到松江渡口,重新拴紧船缆,准备返航了。

此词是一首送别词。全词以送别的场景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离别之情的抒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及依依不舍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