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庆
【注释】 石城:今江苏南京。胥江:即长干里,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胥江曲:指秦淮河。双鬓青:指头发白了。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于宋理宗绍定元年(1220)所作。作者时年二十七岁。上片描绘江南水乡的风光,抒发伤春之情。下片写渡江之景,感慨人世沧桑。全词以“争奈”为题,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的热爱和留恋
【解析】 此词为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起句“看冰盘换日”,用典,出自《晋书·桓温传》载:“(桓温)每晨见日光移铜爵(即铜制的酒器)而(谢安)犹未觉。常云:‘汝辈诸人,便当使去我窗帘,令室内亮,著复非吾辈时。’”此处指词人看到冰块融化,太阳移动了位置,也暗指自己年华老去。“玉笛邀凉”,用典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处暗指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译文】 烛光映照着西窗,回忆着那寒冷的夜晚,你依依惜别。泪珠悄悄地沾湿了你的衣襟,我的心情也随之荡气回肠。一样是缠绵悱恻的情思,一样的是难诉的离愁苦恨,但愿秋色能够带来连天的碧绿。笛声里传来的消息,明天又是关山迢递的行程,叹息漂泊不定的云萍啊,聚散匆匆真是令人怅惘!空自徒然地怅望天际,天幕没有边际! 客居他乡我正伤孤寄居,更哪里堪承受那河梁折柳,消磨我的英俊气概。千里之外夕阳西下的地方
浪淘沙 · 盆兰及海棠着花,拈此宠之 背立讶新妆。羞对红墙。春风未负好时光。银烛高烧看不足,却胜秋芳。 译文:盆兰和海棠正在盛开,我忍不住欣赏。她们背对着我,害羞地站在红墙边。春天的风轻轻地吹过,没有辜负她们的好时光。我点燃了银烛,想要看得更清楚,但是看到她们的美丽,又觉得胜过秋天的花香。 注释:盆兰(又名兰花)和海棠(即海棠花)是两种美丽的花卉。盆兰在春天盛开,海棠则在夏天盛开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潇湘”“南”“羁”“吟”。 【答案】 水调:秋风吹拂着江边的树林,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辽阔的楚天,千里无际,远远地望去,一片凄凉;南望:遥想当年,我向南眺望,只见湖南洞庭湖一带,烟雨迷蒙,渔舟荡漾,一派凄寒景象;文通
以下是对该词的逐句释义: 1. 恻恻春寒上小楼。 春寒袭人,诗人登上了小楼。这里的“春寒”描绘了春天的寒冷气息,而“上小楼”则暗示了诗人在楼上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清冷。 2. 鹦哥无奈唤梳头。 鹦鹉因无法适应这种天气,只能无奈地叫诗人起床梳妆。这里的“鹦哥”是诗人对鹦鹉的称呼,它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心情,用“无奈”二字表达了自己的无力感。 3. 珍珠帘卷玉双钩。 珍珠帘轻轻卷起
诗句原文: 风日江堤路几千。湖光山色到吟边。 译文: 春风和阳光洒满江边的小路,眼前是连绵不断的湖水与青山。 注释: - 风日江堤路几千:描绘了春天里,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江边小路上行人络绎不绝的景象。这里的“几千”表达了道路的延展和行人之多,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宁静的氛围。 - 湖光山色到吟边:将自然景色的美景引入文人的创作之中,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灵感涌动。 赏析:
【注释】 逢江南春归。怅匆匆岁月,零落芳菲。几日哀鹃,啼瘦沈郎腰围。空剩得、柳枝肥好,倩他轻扶残晖。看尘涴雕梁,泪迷粉阁,双燕认依稀。 【赏析】 此词以景起兴,写春天归去,人已憔悴的感伤之情。上片写春归后的凄清景象和作者的悲叹;下片抒写作者孤独寂寞的生活和心情。全词情调低沉,语言明白晓畅,是一首婉约派小令。 【译文】 江南的春天已经归去了。我怀着惆怅的心情度过了匆匆流逝的岁月,花也凋谢了
【注释】 春愁:春天的忧愁。黯黯:暗淡,指愁闷。腰宽带:腰带束得很紧。“腰带”是古代的一种衣饰,此处代指人的身体。休祗(qiān zhī):停止。倚栏再:再次倚靠在栏杆上。诗事:指诗词创作。偏多难避债:指作诗太多,难以回避。吟肩:即“吟肩瘦”或“吟肩瘦骨”。幽情:内心的愁苦。壮志:指豪迈的志向。今安在:如今在哪里?清狂:指豪放的气概。谁似当时态:像当年那样豪放的人还有吗?抱月怀风:指有豪放的情怀
【注释】 谢庭:指女子居室。当时月:当年明月。又:再度。关山:指边塞。上阑干:攀上屋梁,表示夜已深。单衣知暮寒:单衣感到寒冷。帘筛花影碎:指室内灯光照得帘子上的花纹如碎金般闪烁。绛蜡双垂泪:蜡烛映着眼泪,绛红色。五更催急装:五更天催促着赶路。 译文 谢庭空忆当年明月,如今又逢别时关山隔。夜色上阑干,单衣知暮寒。 帘筛花影碎,绛蜡双垂泪。门外马蹄忙,五更催急装。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中思妇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