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剪西窗里。记寒宵、依依泣别,泪花偷洗。荡气回肠愁难诉,一样缠绵情意。盼秋色、连波空翠。笛里关山明日事,叹云萍、聚散匆匆易。空怅望,天无际。
客中我正伤孤寄。更那堪、河梁折柳,消磨英气。千里他乡斜阳外,兰棹片帆迢递。应早作、南来归计。瑟瑟金风惊岁晚,怕芳华、转眼成憔悴。行乐处,信怀系。

【译文】

烛光映照着西窗,回忆着那寒冷的夜晚,你依依惜别。泪珠悄悄地沾湿了你的衣襟,我的心情也随之荡气回肠。一样是缠绵悱恻的情思,一样的是难诉的离愁苦恨,但愿秋色能够带来连天的碧绿。笛声里传来的消息,明天又是关山迢递的行程,叹息漂泊不定的云萍啊,聚散匆匆真是令人怅惘!空自徒然地怅望天际,天幕没有边际!

客居他乡我正伤孤寄居,更哪里堪承受那河梁折柳,消磨我的英俊气概。千里之外夕阳西下的地方,兰舟片帆迢递遥远。应当早日作好归家的准备,瑟瑟秋风惊起了岁暮之思,只怕美好的年华转眼之间便成憔悴。行乐之处,心中思念系念不已。

【赏析】

《金缕曲·秋宵送别兰姊》是清词大家纳兰容若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创作的一首离别之作。此篇以“金缕曲”为题,取自唐杜牧名作《金谷园》,原诗为:“秋波媚望穿秋水,夜雨滴落花前。玉簟冰壶,香消粉褪,寂寞西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纳兰词以“秋宵”入题,与杜牧原意相合。全词以“金缕曲”为题,取自唐杜牧名作《金谷园》,原诗为:“秋波媚望穿秋水,夜雨滴落花前。玉簟冰壶,香消粉褪,寂寞西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杜牧的原意为:秋天的夜晚景色迷人。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本篇上片写别后情景,下篇写别时情况。

上片起笔“烛剪西窗里”,点明时间,即秋宵。“记寒宵、依依泣别,泪花偷洗”,回忆昨夜分别的情景,泪痕已斑斑点点,泪花也偷偷地被泪水洗净了。“荡气回肠愁难诉,一样缠绵情意”。因离别而伤心,因伤心而愁怨难言。“盼秋色、连波空翠”,期待着秋色的到来。但秋色迟迟不来,只有空荡荡的碧水连天而已。“笛里关山明日事,叹云萍、聚散匆匆易。”从笛声中听出了明日将去关山的讯息。叹惜自己像飘浮在空中的云一样,聚散无常,来去匆匆。“空怅望,天无际”,只能徒然地怅然望天,天幕无边无际。

下片写别时情景。“客中我正伤孤寄”,“客中我”,指自己身处异地。“伤孤寄”,孤独地寄居他乡。两句的意思是说,身在他乡我正在感伤孤独,寄居他乡。“更那堪、河梁折柳,消磨英气”,更令人痛心的是,要渡过河桥去折柳赠别。这一句是作者对离别时的感慨,也是自己对离别的无奈。“千里他乡斜阳外,兰棹片帆迢递”,在远离家乡的异地,夕阳斜照,一片凄迷。兰舟片帆远去,遥遥可辨。“应早作、南来归计”,应该早点作好回家的准备。“瑟瑟金风惊岁晚,怕芳华、转眼成憔悴”,瑟瑟的金风吹过,使岁月惊觉到了年老。“怕芳华”,怕美好时光流逝。“芳华”,指年轻美好的时光。“怕芳华、转眼成憔悴”。“行乐处,信怀系”,行乐之处有信物可寄托怀念之情。“行乐”,指游乐。作者用“行乐”二字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此词是一首送别词。词中表现了一种强烈的离愁别绪。上阕写别后情景;下阕写别时情况。全词融情于景,意境高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