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应辰
解析 诗句逐一释义与分析: 1. 俯视人寰但一沤: - 关键词: 俯视、人寰、一沤(泡沫) - 解释: 诗人站在高处向下看,发现人间就像水面上的泡沫,渺小而短暂。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如浮云的感慨。 2. 应缘来作圣时游: - 关键词: 应缘、圣时、游 - 解释: 诗人认为自己应当在圣人的时代有所作为,这是一种自我期许,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代使命的认识。 3. 英风盖世桂林伯: -
【注释】太上皇帝:指宋太祖赵匡胤。道大光今古,功成付圣明:道可以照耀古今,功业可以交付给圣明的人。超然群物表,但见四时行:超脱于万物之上,只看见四季的运行。 【赏析】这首词写太上皇帝对天下百姓的关怀,表达了作者对太上皇帝功德的赞美之情和对他英名的怀念。全词意境高远,语言朴实自然
注释 直指岭头路:直指,直接到达。岭头,山岭的顶峰。 宁论几日回:宁,岂能,哪能;论,说;回,返回。难道说有几日才返回吗? 寻春有消息:寻,寻找;消息,迹象、征兆。春天的消息。 寄我一枝梅:寄,赠予;一枝梅,比喻梅花。这是对作者的问候。 赏析 这首五律是作者在友人冲公去谒六祖道场(即慧能法师讲道处)时所写。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美好祝愿和深情厚谊。全诗四句二十八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
【解析】 “偶见文子失举后”:我偶然看到文子被贬谪之后。此句是诗人感慨自己遭遇的诗句。“落落开谈四座惊”,意气风发,一开口就震惊了四座(即全场),此句写自己的自信和豪迈。“已应俊气压诸生”:已经可以压得过所有的人了。此句写自己的才华出众,自信满满。“高山意远难知己”,“白雪词高绝和声”,这是说,他的志向很高远,难以被人理解和赏识,他的诗作高妙绝伦,没有人能够与之相和
诗句原文: 本是扶犁客,随缘漫作官。故山应念我,薇蕨已阑干。 译文注释: 本是农夫,现在却身在官场。故乡的山川应该时常在心中浮现,但我已是异乡之人,那些熟悉的植物也已经凋敝枯萎。 赏析: 汪应辰的《宜春漫述》通过描绘自己的身份转变,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诗中“本是扶犁客,随缘漫作官”表明了诗人原本是耕作农田的农夫,但现在却身处官场之中。这种转变让人感到诗人内心的无奈和辛酸
【注释】 端午:指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閤:宫门。 圣德临尊极,民心戴至仁。(第一句)圣德:皇帝的美德。 重午:即五月初五,端午节。 喜逢:高兴遇到。 共祝:共同祝愿。 万年春:长寿、永葆青春之意。 【赏析】 “圣德临尊极”是写君王的德行高尚,受到百姓们的尊崇。“民心戴至仁”是说百姓都敬仰皇帝仁慈的德政。“喜逢重午节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作者感情,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收集和积累,做好做答准备。 “分韵送胡丈归建安”,分韵:古代文人聚会时的一种饮酒方式,即每人用一个韵,轮流唱和。胡丈:对朋友的尊称。建安:郡名,今属福建,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都城。这首诗作于天宝六年(747),当时诗人正在长安应试,得知好友胡皓即将离开长安,前往建安赴任,所以作此诗送行。
怀玉山 莲花宫在高耸的月峰坳,自与尘世断绝交游。 万顷稻田如天外之种,数声钟磬在日边敲。 地寒春尽花方绽,寺僻僧闲疏不抄。 禅月满堂诗句在,可惜没有砖玉抛。 注释: - 莲宫:指莲花宫殿,这里代指一座寺庙或园林。 - 月峰坳:月亮峰坳,指的是位于山上的一个凹陷处,因为形状像弯月而得名。 - 红尘:指世俗红尘,指人间纷扰的世界。 - 绝世交:形容与世隔绝,不与世人来往。 - 田畴:田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归云堂:这是一座位于山顶的小屋,象征着诗人的心境和追求。 浮云本无心: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浮云的理解。他认为浮云没有固定的方向,它们随风飘动,就像人的心情一样无法预测。 人心逐云去: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心的理解。他认为人们常常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就像被浮云所吸引一样,最终可能会迷失自我。 更作归云堂,云归竟何处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诗歌的能力。解答时需要把握全诗内容、思想情感,然后依据相关诗句翻译作答。 (1)“曾执干戈卫鲁邦”,指曾经拿起武器保卫过鲁国,意思是曾经保卫过自己的家乡。 (2)“颍川家世愈芬芳”,指家族的声望越来越显赫。 (3)“扶疏枝叶连江浙”,意思是家族的枝叶遍布江浙一带,形容家族势力强盛。 (4)“烜赫功名冠魏唐”,意思是家族的名声显赫,超过了魏和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