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搢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然后结合平时积累的诗歌内容作答。本题中“悼内四首”是《悼亡诗》的第四首,诗人通过妻子的死,表达了自己对她深深的思念之情。其中,“云姨结伴遽招呼”中的“遽”意思是突然,迅速,“云姨”指妻子的代称。“惜我年来觉影孤”中的“怜”意思是同情,怜悯,“怜我”,即怜念我,怜惜我的意思。“自此鸡鸣谁戒旦
偶成 终年劳碌在书房,半课生徒半自当。 自笑不如梁上燕,营巢惟有一春忙。 注释: 终年:整年,整个一年 劳碌:辛勤劳动 书房:指书斋、书房 课:教学 当:负责,承担 自笑:自我嘲笑 不如:比不上 梁上燕:即“梁间燕”,比喻悠闲自在的生活 营巢:筑巢 惟有:只有 一春:一年中的春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首句“终年劳碌在书房
柳眠 千条弱柳罨溪边,翠霭垂垂起复眠。 不是东风唤不醒,怕看春去倍凄然。 注释: 柳眠:形容柳树的枝条随风轻摆,好像在熟睡。罨:覆盖、遮盖。垂垂:垂下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诗人用“柳眠”来形容柳树的枝条随风轻摆,好像在熟睡。接着,诗人用“翠霭垂垂起复眠”来描绘春天雨后初晴的景象,细雨过后,天空湛蓝,阳光明媚,柳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正在做一个美好的梦。然而
闻雁有感 悲闻江上雁声残,袖掩双眸泪暗弹。 霜信未经先折翼,不曾入耳已心酸。 注释: 1. 悲闻江上雁声残:悲伤地听到江上的大雁叫声已经残缺不全了。 2. 袖掩双眸泪暗弹:用衣袖遮住双眼,泪水无声地流淌。 3. 霜信:指霜降的预兆。 4. 未经:没有经过。 5. 心酸:内心感到悲伤和痛苦。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听到江上雁声后的反应,表达了他对秋天即将来临的感受以及深深的哀愁
【注释】: 袯(ú)襫(xié):一种短衫。朝披:早晨穿。夜桔槔(jiào):夜晚的打麦工具,一种用杠杆原理制成的简易机械。登场:登上舞台。 【赏析】: 这首七律描写农村妇女在农忙季节里辛勤劳动的情景。前两句写农家妇女清晨起床,穿上短衫,晚上就穿上长裙,在田间劳作。后两句是说,她们为了家庭的生活,应该勤劳地从事农活。全诗语言通俗,朴素无华,但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
【注释】: 1、晨鸡唱后旭升时:比喻天刚亮。 2、即起梳妆不敢迟:立刻起床准备梳妆,生怕误了时辰。 3、场上本非妆饰地:指田野是农事劳动的地方,不是用来化妆的。 4、何劳施粉更涂脂:不需要涂抹胭脂和香粉,因为这里没有化妆的必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田家劳作的诗歌。前二句描写了黎明时农妇们起床忙碌的情景,“即起梳妆”表明她们勤劳朴实的性格。后两句则写出她们的劳动环境和打扮的目的
【注释】: 蕉如旗帜绿迎风——香蕉像绿色的旗帜在风中迎风招展; 墙角榴花映面红——榴花的红色花瓣映衬着墙角,使整个墙角都变得通红; 手执连耞头戴笠——手里拿着镰刀,头戴斗笠; 宛如女队出吴宫——这情景就像女子队伍从吴国宫殿中走出来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农村劳动场景的一首民歌。作者以清新活泼的风格和细腻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农村图画。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注释 1. 悼内:哀悼妻子。 2. 四首:这里可能指的是有四个诗篇的合集,或者是作者对妻子的哀悼共有四首诗篇。 3. 徒忆丝牵一缕红:徒然回忆着曾经那细如丝线的红色丝线(可能是指丝带、红线等),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怀念与思念。 4. 灯下无人频问字:在灯下没有人的时候,常常询问对方字句,体现了夫妻之间的亲密无间和相互关心。 5. 转怜诵读有馀功:转而怜惜自己能够诵读到如此多的文字
注释: 贺陈鉴霖新婚三首(选二) 听得黄鹂隔院呼,杏花枝外月模糊。 佯推夫婿毋贪睡,起整梳妆拜舅姑。 译文: 听到黄鹂在隔壁院子里呼唤我,看到杏花的树枝上挂着月亮,却看不真切。假意推托丈夫不要贪睡,起来整理妆容,去拜见公婆。 赏析: 这首诗是新婚之夜对丈夫的劝勉和期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新婚之夜的向往和期盼,同时也展现了妻子对丈夫的爱和关心。诗中的黄鹂、杏花、月色等自然景物
【注释】: 1. 禁烟节:古代习俗,清明前一天禁烟火以纪念先人。 2. 杨柳:指柳树。 3. 犯禁:违反禁令。 4. 桃花林外:指远离城市喧嚣的桃花源。 【译文】: 如今已经多年没有禁火的习俗,每到清明前几天就会记得这个传统。 杨柳因为无知反而违反了禁令,让轻烟散在了桃花林之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明节的场景。诗中的“杨柳”和“桃花林外”都是春天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