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表民
【注】 天台:即浙江天台县。邵明府:名履善。 少故家:指唐玄宗开元末年发生的“安史之乱”时,许多官员逃到天台避祸。 石边:在天台县石梁桥的石碑上刻有“唐明皇避狄于此”。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公元847-860年)作的,诗人对唐王朝兴衰变化深感忧虑。此诗以咏物抒情的方式抒发了他对国运兴废无常的感慨和对前代帝王荒淫无度的批判。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天台山,后两句写牡丹花
【注释】 ①晓月长庚:指明月。长庚星,古代以指代时间;这里指月亮。 ②王某:即王珪(977-1035),字元之,开封雍丘人,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当:曾为某事或某职。挥制日:指王珪曾为宋太祖起草诏令。伏生将及授书年:指王珪在晚年还曾被召用,但不久便去世了。 ③雁峰:指南岳衡山的山峰。《南史》记载:南朝梁时,尚书令江夏王萧宝夤与陈伯之谋反,王珪劝谏无效,被贬至南州。朱轮养:指高官显爵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宿幸依刘表,时蒙说项斯。:“宿幸”指长久的依赖或依靠。这里指的是王季和长久地依赖着刘表(即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汉献帝的岳父)的保护。“时蒙说项斯”中的“说项”可能是指刘表对王季和的赞誉或赏识。这句诗表达了王季和在刘表庇护下得到保护和支持的情景。 2. 方为感知赋,遽作送行诗。:“方为感知赋”中的“方”可能表示正在、正
诗句原文: 片云离海屿,吴地去随缘。 托钵应行乞,升休亦坐禅。 舟停上塘雪,寺隔过山烟。 刺史知闻旧,无须觅镜传。 注释翻译: 1. 片云:天空中的片云,象征着飘渺和自由。 2. 海屿:海岛的简称,指海边的小岛。 3. 吴地:这里泛指江南地区,古代中国地理区域之一,以水乡特色著称。 4. 随缘:顺其自然,不强求。 5. 托钵:僧人乞食于人,用钵盂收集施舍。 6. 行乞:步行乞讨。 7. 升休
【注释】 圣水:指清凉泉水,又称圣水泉。在长安西的终南山中,相传为晋朝道士许逊炼丹处。法照(807-865):唐代高僧。俗姓袁,洪州南昌人。曾于长安大慈恩寺讲《涅槃经》和《楞严经》,深得唐宪宗李纯赏识。后住圣水寺,号圣水法师。 净缘:清净的缘分。 又飞一锡过甘泉:又驾一辆禅车,来到圣水泉边。 晓池洗钵云常润:拂晓时,他在清澄的池水中洗涤钵盂,白云总是那么滋润。 夜阁翻经月自圆
【注释】 谢:凋落。连朝雨似烟:连续数日的细雨如烟一般。乱荷:指荷叶。睡鹭:在池塘边睡觉的白鹭。繁木:茂密的树木。地僻:偏僻的地方。观书乐:欣赏书籍的快乐。心清:心情清净。得句玄:得到好的诗句。野僧:山野僧人。云泉:山泉,这里指山泉之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初夏时的一个宁静、幽雅的别墅环境。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现了他独处山间别墅的乐趣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所以答题时,先要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然后进行赏析。内容上,注意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形式上,注意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对比等。本首诗前两句描写了金陵六代故都的遗迹,后两句写自己怀古登临,抒发自己的感慨。第三四句,诗人以“长干塔”与“碧草深”相衬,写出了作者对建功立业、实现远大政治理想抱负的向往之情。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即使身在平江,也应像古代圣贤一样
【注释】崇牙:高耸的牙旗。古边头:古时边塞地区,指边疆。龚黄:西汉龚遂、黄霸,二人都是著名的循吏。流民归附,政令施行得当,深受百姓欢迎。善政:良好的政事。仁侯:仁慈的官吏。燕飞:燕子飞翔,比喻人远行。古巷:旧时街巷。月楼:即月亮楼,指夜晚。前事已非:以前的事情已经改变。那可问:怎么可以问。晚云:傍晚的云彩。绿山稠(zhōu):密集的绿色,形容暮色。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为房州知州王伯洪所作
【注】虎丘:苏州城北一山,因晋代吴王阖闾葬于此而得名。 【注释】前朝:指东晋。补处:僧尼剃度后,留有头发,在头上结一个髻,称为“补”,即补处。 岳云迎外度:岳,指泰山;云,指云雾,也指僧人的袈裟。外度,指从寺外迎接僧人入寺。定中观:佛教称心为“佛性”,心是定的。观,指观照、观察。 子去挥犀拂:子指你(僧人),挥犀拂指用犀牛角做的拂尘拂拭。子是对你说话时的语气词。 吾当卖布单:吾,指我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试题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清班、攀车、骊歌。 【答案】 天台邑债今还了,未上清班意若何。行李比如初到少,鬓丝赢得近来多。民输界首攀车送,君向城隅枉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