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圆
这首诗的原文是: 赠僧 诸祖参寻遍,消摇发未华。 旧房扃海外,孤迹寄天涯。 琢句秋窗月,观空晚砌华。 时来说高趣,终去隐烟霞。 注释与赏析: - 诸祖参寻遍:诸祖指的是佛教中的历代祖师,参寻遍意味着对佛教经典和教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 消摇发未华:消摇是指轻松自在、无所拘束的状态,发未华则意味着头发还未曾花白,这里形容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旧房扃海外
寄圆长老 澹虑栖幽境,闲将水石邻。 信衣传往祖,禅语示来人。 晚屋茶烟细,晴轩岳翠匀。 相怀独南望,林木又经春。 注释:澹虑指心境淡泊宁静;栖指栖息,这里指隐居;幽境指幽静的境界;闲将水石邻指以水石为伴;信衣指佛教僧人的僧衣;往祖指已故的前辈僧人;禅语指佛教禅宗的话语;经人指经过的人或事物;晚屋指傍晚时的屋子;茶烟细指煮茶时冒出的烟雾很细;晴轩指晴天下的轩窗;岳翠匀指山峰上的翠绿色均匀分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研读原诗,对原诗的内容进行理解,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概括出诗句的大意,最后结合重点词语和重要句子体会诗歌的情感主旨。“千寻堆冷碧”:形容山峰高峻、陡峭。“极顶绝尘踪”:形容山极高耸,人难以达到。“雨霁闻清籁”:“籁”,指风吹过树林发出的声音;“清黙”,是指清脆悦耳的声音。“云开见别峰”:云散天晴后,可以看见远处的山峰
【注释】仙去遗踪在:指仙人的遗迹。泠泠翠岳边:冷光映照着翠绿的山峰边。泠光涵碧甃:清澈的水波映照着石砌的井台。暗脉泄寒泉:阴湿之气从地底透出,形成寒冷的泉水。月映冰壶浅:月亮倒映在像冰壶一样的水盆里(形容清冽的水)。秋澄古鉴圆:秋高气爽时,古铜色的镜子清晰可见。羽人居止近:住在附近的是仙人。闲汲灌芝田:空闲时去给灵芝浇水。 【赏析】《炼丹井》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仙境图景。诗中以“仙去遗踪在”起兴
【注释】 峭壁:陡峻的山崖。侵:侵入。霄极:指天边。灵踪:神仙的足迹。 闲思(xiǎn sī):闲暇时的思考。曾有梦:曾经有过梦想。 归隐:辞官归隐。岂无心:难道无意? 绝壁:险峻的山崖。烟霞丽:指山间云雾缭绕,景色秀丽迷人。 幽岩洞穴深:指山中岩石深邃幽静。 那堪:哪堪;怎么能够。思慧理:思考佛法的道理。残日:落日。白猿:猿类动物,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赏析】
注释: 1. 剪自幽岩侧,高僧忽见遗。 2. 看云攲尽日,书雪握多时。 3. 节冷虫微蠹,根闲藓暗滋。 4. 旧山泉石在,归去赖扶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观察竹子的生长过程,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坚韧。 首联“剪自幽岩侧,高僧忽见遗。”描绘了竹子从深山幽谷中生长出来,高僧偶然发现了它,并把它赠给了诗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高僧的感激之情。
赠夷中师 澹泊背时态,翛然尘外心。 静吟霜月尽,归梦海云深。 室冷苔生榻,窗闲鸟觑琴。 幽栖共得趣,乘兴几相寻。 注释: 澹泊背时态,翛然尘外心。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情怀。 静吟霜月尽,归梦海云深。静静地吟咏,直到月光消散,心中满是遥远的故乡和亲人。 室冷苔生榻,窗闲鸟觑琴。室内冷冷清清,长满了青苔;窗外鸟儿窥探着琴声,似乎在等待主人归来。 乘兴几相寻。独自隐居,与世隔绝,却能享受到生活的情趣
【注释】 1.一锡任西东:一锡,指恩宠,恩典。西东,泛指四方、各地或朝廷外。此指朝廷。2.孤怀孰与同:谁与我的心情相合。孰,代词,谁。3.吟髭潜变白:因长时间吟诵诗句而鬓发渐白。4.人事旋成空:人事,人世间的事务或世事。旋,随即。空,空虚。5.秋阁闲看月:在秋季的亭阁中悠闲地观赏月亮。6.寒窗卧听鸿:在寒冷的窗户前躺着聆听鸿雁的叫声。鸿,指大雁。7.时将寂寥意:时常怀着寂寞的心情。8.深夜寄丝桐
【注释】 寄栖白师:写给隐居的白老师。 深隐 :隐居生活。 空林下 :树林深处。 清幽绝外缘:指隐居的生活远离尘世,非常清静。 雨窗封岳信 :雨中打开窗户,把信件封好寄给远在山中的白老师。 苔井滤秋泉 :井水清澈,用苔藓过滤后饮用。 门静来沙鸟 :门外没有声音,只有沙鸟飞来。 庭闲噪晚蝉 :院中没有动静,只有晚蝉的鸣叫声。 凭栏独相忆 :倚靠在栏杆上独自思念。 残日下遥天 :夕阳西下,天空很高远
【诗句释义】 松杉围静室,踪迹远人群。 抱疾添华发,看山羡白云。 苔痕经雨长,蝉韵带风闻。 独坐无来客,西轩日又曛。 【译文】 我居住在梵天寺,四周环绕着苍翠的松树和杉树。我的足迹很少出现在人群中,因为我一直独自在静室里沉思。我已经生病很久了,白发越来越多。我喜欢看山,羡慕那些像白云一样自由自在的鸟儿。 我坐在书房里,看着窗外的景色,发现外面的风景更加美丽。外面的雨打湿了地面,使得地面更加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