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侵霄极,灵踪不厌寻。
闲思曾有梦,归隐岂无心。
绝壁烟霞丽,幽岩洞穴深。
那堪思慧理,残日白猿吟。

【注释】

峭壁:陡峻的山崖。侵:侵入。霄极:指天边。灵踪:神仙的足迹。

闲思(xiǎn sī):闲暇时的思考。曾有梦:曾经有过梦想。

归隐:辞官归隐。岂无心:难道无意?

绝壁:险峻的山崖。烟霞丽:指山间云雾缭绕,景色秀丽迷人。

幽岩洞穴深:指山中岩石深邃幽静。

那堪:哪堪;怎么能够。思慧理:思考佛法的道理。残日:落日。白猿:猿类动物,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灵隐山后有感而作的作品。

第一句“峭壁侵霄极,灵踪不厌寻。”描写的是灵隐山的山势非常险峻,仿佛直插云霄,令人望而生畏。同时,诗中的“灵踪”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于神秘仙境的向往和追寻。

第二句“闲思曾有梦,归隐岂无心?”则是说,在闲暇的时候,诗人常常思考那些关于仙境的梦想,他内心并不希望远离尘世,去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纠结。

第三、四两句“绝壁烟霞丽,幽岩洞穴深。”进一步描述了灵隐山的自然景观,山间的云雾缭绕,景色秀丽迷人;岩石深邃幽静,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最后一句“那堪思慧理,残日白猿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道理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在这里,“残日白猿吟”既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又寓意着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和谐。

这首诗通过对灵隐山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它既是一首山水诗,也是一首哲理诗,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