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圆
【注释】: 1、寄题梵天圣果二寺兼简昭梧二上人:寄给题目为“梵天圣果”的二座寺庙,并写信给昭梧二和尚。 2、其四:这是第四首诗。 3、性静百虑忘:心境平静时,一切忧虑都忘记了。性,本性,性情;静,安静;百虑,种种忧愁;忘,忘记。 4、轩闲万象归:轩,窗子,比喻高远的地方;闲,悠闲自在;万象,指万物。万,泛指一切;象,景象;归,归来。 5、空江答夜钟:空旷的江水伴随着夜晚的钟声。 6、高峤留残晖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然后结合着理解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艺术手法等,同时要联系作者所处的背景及诗歌创作背景来分析。本题是理解型默写题,要求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注意“禅”“拙朴”等关键词。 【答案】 译文:心境的宁静与躁动各自有所喜好,谁是谁非怎么能分辨出来?世俗的声名就像我的敌人,云泉之音就如我的良师。 在寂静的深林中
【注释】 寄题梵天圣果二寺兼简昭梧二上人:寄赠给梵天寺和圣果寺,并代写一封信给昭梧寺的两位僧人。其三:第三首。 冷淡杳难群:意谓高洁淡远,不为世俗所理解,难以为群。 幽趣唯吾识:我独自赏识这清幽的情趣。幽趣:幽雅的趣味。 高情薄云汉:意谓高洁之情可比云汉(银河),比喻高洁之志可超越尘世。高情:崇高的情怀。 清谈润金石:意谓清谈可使金石为之动听。清谈:高雅的谈话。润:使…动听。 不学浮世人
【诗句释义】 偶依溪上居,三见改时候。 来书问踪迹,行坐置怀袖。 学道不加前,多慵还似旧。 苦吟彻宵夜,闲眠消白昼。 古屋荒莓苔,幽庭下猿狖。 巧伪非吾好,直方自大授。 侯门绝请谒,雅诰勤研究。 悠悠皆面朋,谁能论去就。 【译文】 在溪边偶然居住,已经三次改变了时令。 你的信来询问我的踪迹,我常常将它揣在怀中。 学习道术没有先前那样努力,但仍然显得慵懒如故。 苦于吟诵彻夜不眠,闲适地躺着消磨白昼
诗句释义: 1. 早玩台衡宗,佛理既研精。 - 早:早晨 - 玩:玩耍、研究 - 台衡宗:指佛教的教义和实践 - 佛理:佛教的教义 - 研精:深入研究 2. 晚读周孔书,人伦由著明。 - 晚:傍晚时分 - 周孔书:指的是儒家的经典《周易》、《尚书》和《礼记》 - 人伦: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 著明:清晰明了 3. 达本与节躬,志在求同声。 - 达本:达到根本的道理或目的 - 节躬
诗句释义 1 秋风吹行衣 - 秋天的风轻轻吹动着行者的衣服,这里的“行衣”指的是僧人所穿的衣物。 2. 旧山逍遥归 - 诗人提到自己曾经在旧时的地方(即故乡)自由自在地生活,此处表达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3. 斋盂涤空潭 - “斋盂”指的是僧人用来洗涤的器皿,这里形容其洁净如同清澈的潭水。 4. 古磬敲残晖 - 使用古磬(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来敲击,发出的声音与落日的余晖相映成趣
【注释】 1. 酷热:极热的天气。 2. 如小人:比喻小人(比喻那些奸佞之徒)。 3. 苦相侵:受尽折磨。 4. 清风:喻指正直的人。 5. 时来宽我心:偶尔遇到,能让我心情舒畅。 6. 驱不去:驱散不走。 7. 留不住:留也留不住。 8. 此情无以诉:无法表达的感情。 9. 吟傍阴阴树:在树荫下吟咏。 【赏析】 此诗以“酷热”开篇,形象描绘了炎热夏天的景象,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片火海之中
注释: 1. 寄题梵天圣果二寺兼简昭梧二上人 其二 2. 寄题:题写,题词 3. 梵天圣果二寺:指佛家所说的天上的寺院,是佛教徒向往的地方。 4. 兼简昭梧二上人:简,通“笺”,信函。 5. 其二:诗篇的第二首。 6. 楼阁耸岧峣(yao yáo):形容建筑物高耸入云。岧峣,高峻。 7. 参差极云际:参差不齐地直插云霄。 8. 高窗晓色先:高高的窗户在早晨的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明亮。 9.
勉隐者 潺潺涧中水,不入贪夫耳。 茫茫陌上尘,不沾静者身。 静者贵寡欲,贪夫常患贫。 躁进陷邪佞,洁己废大伦。 况当文明时,草泽罗贤人。 行道尚中庸,蠖屈宜求伸。 注释: 1. 潺潺涧中水,不入贪夫耳:形容清流不会流入贪婪的人的耳朵。 2. 茫茫陌上尘,不沾静者身:形容尘埃不会沾到静心的人的身上。 3. 静者贵寡欲,贪夫常患贫:指安静的人因为欲望少而感到满足,贪婪的人常常因为贫穷而烦恼。 4.
鉴 佳人磨拭频,常恐尘埃侵。 皎皎夜月明,澄澄秋泉深。 徒分妍丑容,不鉴是非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佳人的诗歌。诗人通过对佳人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首句“佳人磨拭频”,诗人通过对佳人频繁擦拭的描述,暗示了佳人的美貌和气质。他担忧佳人的美丽会被尘埃所玷污,因此她需要不断地擦拭以保持自己的清洁。这一句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保护。 次句“常恐尘埃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