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涧中水,不入贪夫耳。
茫茫陌上尘,不沾静者身。
静者贵寡欲,贪夫常患贫。
躁进陷邪佞,洁己废大伦。
况当文明时,草泽罗贤人。
行道尚中庸,蠖屈宜求伸。

勉隐者

潺潺涧中水,不入贪夫耳。

茫茫陌上尘,不沾静者身。

静者贵寡欲,贪夫常患贫。

躁进陷邪佞,洁己废大伦。

况当文明时,草泽罗贤人。

行道尚中庸,蠖屈宜求伸。

注释:

  1. 潺潺涧中水,不入贪夫耳:形容清流不会流入贪婪的人的耳朵。
  2. 茫茫陌上尘,不沾静者身:形容尘埃不会沾到静心的人的身上。
  3. 静者贵寡欲,贪夫常患贫:指安静的人因为欲望少而感到满足,贪婪的人常常因为贫穷而烦恼。
  4. 躁进陷邪佞,洁己废大伦:急躁进取会陷入奸佞之辈,保持纯洁会违背道德伦理。
  5. 况当文明时,草泽罗贤人:更何况是在文明的时代,像草泽一样的地方也能聚集贤能之人。
  6. 行道尚中庸,蠖屈宜求伸:在行走的路上应该遵循中庸之道,蠖(一种昆虫)弯曲的时候应该寻求伸展的机会。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的看法。首先,作者通过“潺潺涧中水”与“茫茫陌上尘”这两个对比鲜明的意象,强调了清流与尘埃的不同命运,暗示了清高之士不被世俗所累。接着,通过对贪婪与静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平静、淡泊名利的追求。在社会层面,作者批评了浮躁的进取和因追求财富而背离正道的行为,倡导在文明时代也要有贤能之士的出现。最后一句“蠖屈宜求伸”则启示人们即使在逆境中也要保持谦逊,等待时机以实现自我价值。整体来看,诗人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