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朋
【注释】 1. 偈颂:即佛教的唱诵,是一种宗教音乐,以韵文的形式来表达佛家的思想与哲理。 2. 七佛:指佛教中的七位佛陀。 3. 维摩:指维摩诘居士,他是印度的著名学者,以辩论才学著称。 4. 后随:跟随在某人之后。 5. 逐队:跟随队伍。 6. 邪:这里指错误、邪道。 7. 脚跟:比喻坚定的信念或立场。 8. 点地:比喻稳固的基础。 【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批判那些盲目追随权威的人
注释: - “一不得向”:第一句“一”指“一念”,即心中一念。 - “二不得讨”:第二句“二”指“二求”,即二求不得。 - “廊下闲行”:在廊下悠闲的行走。 - “堂中打坐”:在堂中打坐。 - “眼里耳里,观世音”:眼里、耳里都能看到观世音菩萨(佛教中的慈悲之神)。 - “胡达磨,过”:胡达磨是佛教用语,意为“无明”,即不明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人在廊下闲行、在堂中打坐的场景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东开西闭,滞在门庭,左出右入,重添途辙。 新香山有条活路,与诸人共行去也。 我们将逐句进行翻译: 1. 东开西闭,滞在门庭,左出右入,重添途辙。 - 东边打开西边关闭,停滞在门前的街道上。向左出去向右进来,又在道路上多添了一条路。 2. 新香山有条活路,与诸人共行去也。 - 新香山有一条出路,可以和大家一起去。 接下来是对关键关键词加上注释,以帮助理解诗歌的含义
下面是对《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三十五》逐句的解读: 1. 行路难: - 含义:“行路难”表达了行走道路的不易,比喻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这通常用来比喻人生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如事业、学业或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 - 背景:在古代文人的作品中,“行路难”往往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与困境。它反映了作者面对生活现实时的真实感受和深刻思考。 2. 有何难: - 疑问
诗句解析: 1. 尘劫至今: 此句表明从古至今,世间的纷争与纷扰如同尘世一样持续不断。 2. 堂堂丈夫: “堂堂”意味着威武雄壮,“丈夫”在这里指代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人。整个句子表达了对这种人物的赞扬和尊敬。 3. 无毫发许: “毫发”是极小的量词,这里用来形容极其微小或微不足道的事物,“许”表示许可或允许。整句意思是不允许任何事物存在。 4. 盖覆得渠: “盖覆”意为掩盖
此大楼阁,无住无去。 【注释】:此楼阁指的是寺庙里的大雄宝殿。“无住”指不停留。“无去”指没有离去。 【赏析】:此两句是说这座佛寺的佛堂大殿,既没有主人也没有客人,不需要停留,不需要离去。 此楼阁门,无开无闭。 【注释】:此楼阁的门是指佛堂的大门。“无开”与“无闭”相呼应,都表示大门始终处于关闭状态。 【赏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这座佛寺的佛堂的大门,从外面看不到,从里面也看不到,始终是关着的
【注释】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四十二:尘劫事,只如今。向这里瓦解冰销,如水入水,似金博金。未知年穷岁尽在,三年一闰。 【解析】 偈颂是佛教中的一种文体,主要是指佛寺中僧人念诵经文时使用的韵文,用以表达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领悟。偈颂的内容多以佛教故事、寓言、哲理等为主题,形式上要求押韵、对仗工整。本首偈颂以佛教中的“尘劫”为主题,通过描绘尘劫中的世事变幻,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注释】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四十五 分明见彻, 分明:清楚地;彻,通达。 开口犹难, 开口:说话、发语;犹难:难以说出口。 蓦过重关, 突然之间,意谓忽然之间就到了一个关口。 转身无路, 转身:转身就回头了。 无路:没有路可走,指无法回头或回头无处可走。 只这拙处,作么生去(jū)? 只此:只这一个,这个。 拙处:不中用的地方,不聪明的地方。 怎:怎么。 么生:怎样。 不得有语
注释:礼佛的人自己就是佛,烧香拜佛的人自己就是香。 容颜非常奇妙,如同光明照耀了十方世界。 赏析:这首诗是佛教中的一首偈颂,讲述了修行者应该以自心为法身,以自心为佛性,以自心为净土,以自心为智慧。修行者应当珍惜和尊重自己的心灵,用心灵来领悟佛法的真谛,用心灵来感受佛性的温暖,用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心灵来照亮自己的前行道路。这首诗强调了修行者要以自心为本,以自心为基石,以自心为动力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四十一向上机,活人句。 “向上”指修行者修心向道,即佛教所说的“发菩提心”; “机”是机缘,指众生的根性; “活人”是指通过佛法来救助有苦难的人。这句诗意思是说,修行者应该以慈悲为怀,用佛法来帮助那些处于困境的人们,使其得到解脱。 石火电光,葛藤露布。 “石火”比喻极其短暂的时间,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迅速; “电光”也是形容时间极短,像闪电一样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