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翕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掌握。本题是一道诗歌鉴赏题,要求考生分析诗句的意思。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通过反复诵读,领会其语言的特点和韵味,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可以结合诗歌的艺术手法(如修辞、表现手法等)来进行赏析。 “独自归”三句意思是诗人独身归来,登高越过重重山岭,所依傍的是什么地方?这一句写登山之难,以景衬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以及把握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中关键词“作”指创作;“四运”即四季;“生”指产生
【注释】独自美,迢迢弃朝市。 独自诗二十章 其十三——指诗人的《独乐》诗。 追昔本愿证无生,不得无生终不止。——追溯从前本来的愿望就是追求“无生”。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两句说,我独自一人在写诗,写了二十章。诗的后两句说,我追忆从前,本来的愿望就是追求“无生”。所谓“无生”,即超脱生死轮回。但作者追求“无生”的目的,却是为了在生死轮回中不停止自己对“无生”的向往和追求
翻译: 独自戏弄,问我心中有什么? 如果说心中没有记事,就马上断掉令般若的义。 注释: 1. 独自戏弄:独自游戏,自我娱乐。 2. 问我心中有何为:询问我的心中有什么。 3. 无记在心中:心中没有记事。 4. 急断令还般若义:马上断绝令,恢复般若之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独处时,对内心的自我反思和批判,通过自我调侃的方式,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度理解和思考。他以“独自戏弄”开篇
【注释】 独自往:独自前往。 妄:虚妄、虚幻。 念:心所执着的物事或观念,即“妄想”。 心内逼:心被逼迫。 驰求:追逐,追求。 即此:指这种心所追求的物事或观念。 亦:也。 非往:不是往昔。 【译文】 独自前往,触处随缘皆有虚妄之心; 虚妄之心在心中逼迫,追逐追求,但这种追求也是虚妄,不是往昔。 【赏析】 此诗是一首禅门公案,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全诗共二十章,前八章为问答,后十章为自述。诗中说
还源诗十二章 其十一 生死本纷纶,横计虚为实,六情常自昏 还源诗,又称还源篇、返元篇等,是唐代诗人傅翕的作品。傅翕(约公元720年—约公元793年),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据《全唐诗》记载存世作品共一卷二十首。他的作品多以佛教哲理入诗,语言简练,富有哲理。他的诗歌在当时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诗句解析与翻译: - 还源去:返回到源头或本初的状态。 - 生死本纷纶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内容整体感知,然后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判断。本诗是作者以“还源”为题创作的一首组诗。第一句“还源去”,“还源”,佛教语,意为回归本真,返璞归真。第二句中“般若酒”,即佛家所讲的“般若波罗蜜多”,意为“智慧之酒”。第三句“般若酒澄清”,即佛家所讲的“般若之水”,意为“智慧之水”。第四句“能治烦恼病”,即佛家所讲的“般若之法”
【注释】 骤雨:急雨。 沤(ōu):水泡。 浮沤:水泡。 聚散:聚与散。无穷已:没有尽头。 象空象实:虚幻不实。总名虚:总称虚无。 幻化影:幻影,虚幻的影子。 半边珠:比喻荣华富贵如梦幻般短暂。 闲居士:指佛家修行者,不问世事,超脱于尘世之上。 生死:生与死。 皇皇(xuán)人世:繁华的人间世界。 相看:互相看待。 盛衰:兴旺衰败。 无期:没有期限。 荣豪者:指权贵之人。 【赏析】
注释:独自诗二十章的第四篇,我独自坐在这里,静思观照无我。调整身心使之正直,慈悲而成萨埵。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内心修行的诗歌。诗人通过“独自坐,静思观无我”来表现其内心的独处和寂静;“调直个身心,慈悲成萨埵”则是他的内心修炼过程,通过调整心态和慈悲行为来达到心灵的净化。整首诗歌表达了一种宁静、内省和超越世俗的心态
【注释】 独自处:自己独居时。 本誓如应语:本来誓言,如同所说的话。 示道在经中:指佛法的教义就在经典之中。 扣破无明主:用智慧去破除迷惑无知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说佛家以空寂为本,不与世间物相为依存,而能自足,所以佛祖的“本誓”也就是佛教的真谛。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独居时对佛家真谛的领悟,第三句点出悟道的所在,第四句说明悟道的方法,第五句则是诗人的心得体会。最后一句则是对前文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