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濆
【译文】 城上的更鼓敲了一夜又一夜,城下的杵声也响了一夜又一夜。征人烧断了蓬草,对着月色流泪哭泣。耕牛早晨拉车时披挂着盔甲,战马夜里衔着铁片。士卒洗去身上的戎装,交河之水染成了血色。轻裘的客人来自两都,洞房内愁苦告别亲人。何况远辞家乡,生死未卜仍要出征。 【赏析】 这是写边塞生活的艰苦和征人思乡的悲愤之情。全诗以“夜”为经线贯串全篇,从“城上更声发,城下杵声歇”写到“对泣沙中月”
秦原览古 耕者戮力地,龙虎曾角逐。 火德道将亨,夜逢蛇母哭。 昔日望夷宫,是处寻桑谷。 汉祖竟为龙,赵高徒指鹿。 当时行路人,已合伤心目。 汉祚又千年,秦原草还绿。 译文 辛勤的农民挥洒汗水耕种土地,曾经有龙虎争斗争夺天地。 火德当权的时代将带来兴旺繁荣,夜晚却遇见了蛇母的哭泣。 昔日的望夷宫,到处寻找生长的桑树和谷子。 汉朝的始祖终究化为龙,赵高的愚蠢只把鹿当成真。 当时的行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南越谣》,全诗共八句,每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下面是逐句翻译及注解: 1. 迢迢东南天,巨浸无津壖 迢迢(遥远的) - 表达距离感和空间感。 东南天 - 指的是南方的天空。 巨浸无津壖(cún)- 巨大的水面没有渡口或岸边。 无津壖 - 没有渡口或岸边的意思。 2. 雄风卷昏雾,干戈满楼船 雄风卷昏雾 - 形容气势磅礴,雄风席卷了昏暗的云雾。
紫塞晓屯兵,黄沙披甲卧。 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 燕然山上云,半是离乡魂。 卫霍待富贵,岂能无乾坤。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紫塞晓屯兵:描述清晨时分,军队在紫色的边塞集结起来准备作战的情景。 2. 黄沙披甲卧:描绘士兵们身着铠甲,躺在黄沙之中休息的情形,形象地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辛劳和坚韧。 3. 战鼓声未齐:表达战场上尽管战鼓声响起,但士兵们并未立即行动
诗句: 常经马嵬驿,见说坡前客。 一从屠贵妃,生女愁倾国。 是日芙蓉花,不如秋草色。 当时嫁匹夫,不妨得头白。 翻译: 我经常经过马嵬驿,听说坡前的客人在这里。 自从那次屠杀贵妃之后,我的女儿因悲伤而愁容满面。 那天的芙蓉花虽然美丽,但秋天的野草更显得自然。 当时我选择了嫁给一个普通人,现在头发已白。 注释: 1. 马嵬驿:唐代著名的驿站,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 2. 见说:听说或传闻。
辽阳在何处,妾欲随君去。 辽阳:指辽宁省辽阳市,古代为辽国的都城。此处借指辽阳。 妾欲随君去:我愿随你去辽阳。 义合齐死生,本不夸机杼。 义合:意指夫妻关系和睦。 齐死生:意指夫妻之间生死相依。 机杼:织布机和梭子,这里比喻日常生活。 本不夸机杼:本来不需要夸耀机杼的精巧。 谁能守空闺,虚问辽阳路。 谁能守空闺:谁能够独自守护着空荡荡的闺房。 虚问辽阳路:徒然地询问前往辽阳的道路。 赏析
【诗句释义】 雉扇合蓬莱,朝车回紫陌。 朝车:皇帝的车驾,也指朝廷。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宅。 金张:东汉初年的名门士族,汉高祖刘邦的女婿金氏和张氏,世代担任列侯。 燕娥奉卮酒,低鬟若无力。 燕娥:美女。卮酒:古代的一种酒器。 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 十户:十户人家。胝:通“胝”,皮肤上因摩擦而变厚或变硬。 凤凰钗一只:用凤凰羽毛制成的发饰,形如簪子。 高楼齐下视,日照罗衣色。 高楼:高楼大厦
开门省禾黍,邻翁水头住。 今朝南涧波,昨夜西川雨。 牧童披短蓑,腰笛期烟渚。 不问水边人,骑牛傍山去。 注释与赏析: - 开门省禾黍:早晨打开门去察看庄稼。 - "省"意为“查看”。 - "禾黍"指的是庄稼。 - 邻翁水头住:邻居的老者住在河边。 - "水头住"可能是指住在水边的地方。 - 今朝南涧波:今天南边的溪流有波纹。 - "南涧波"可能是形容水流的动态。 - 昨夜西川雨
这首诗的译文是: 苦辛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抛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诗句注释: - 垄上扶犁儿:指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他们正在辛勤地耕耘土地。 - 手种腹长饥:比喻农民辛勤劳作,却因为贫穷而无法养活自己和家人。 - 窗下抛梭女:指在室内纺织的女子,她们通过织布来赚钱养家。 - 我愿燕赵姝: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燕赵地区美女那样美丽
【注释】 野蚕:寄生在桑树上的蚕。青桑:指桑树的嫩叶。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没有功劳却和人一样享受,这和偷得别人的温暖有什么区别呢?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我愿把你们的丝都给我,让我织成冬天人们穿的棉袄或皮袍子。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诗。诗人借野蚕之口,抒发自己希望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愿望。首句写野蚕吃青桑吐丝,次句写它吐出的茧是无用之物,三句写它的劳动成果与它自身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