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山
这首诗的译文是: 我难道喜欢张扬,也不喜欢违背本性,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总是忙碌追逐尘世的东西。 把心思投入到物欲之中,就会成为自我设下的陷阱, 在得意忘形时,也会不知不觉地招来灾祸。 退一步思考才是明智之举,放低三分执着并非愚蠢呆滞。 悠然自得地坐在窗下,突然看见梅花一朵悄然开放。 注释: 1. 元岂好聱张:意即“我本不喜欢张扬”。 2. 乖:违背,背离。 3. 世间役役逐尘埃
【注释】 大块:指大地,天地。生:《易经》中说,天为乾,地为坤,阴阳合和而成万物。劳形为有生:指人受天地之气而成形。为有生:即“有生”,是人的本性。纷然:纷纷扰扰的样子。几年:几年时间。一点灵明心:指人的本心。上天:指进入道的境界。无了日:没有止境的岁月。悟处:指悟道之处。真诠:真正的道理。烟霞:指山水之美。吾归处:我归宿的地方。谁道:谁说。丹砂:古代一种矿物,认为服食后可长寿。 【译文】
和胡方湖雪韵 麻姑粒米撒天葩,山色模糊未尽遮。 月斧凿天飞下屑,风刀剪水簇成花。 有时觅句寻欧约,不惯斟羔学党家。 呵手撚梅窗下看,只嫌红蒂带村些。 注释: 1. 麻姑粒米撒天葩 - 麻婆(即麻婆豆腐)的颗粒状的调料撒在天边的雪花上。 2. 山色模糊未尽遮 - 山的颜色因为雪花的遮挡显得有些模糊。 3. 月斧凿天飞下屑 - 月亮如同一把斧头雕刻着天空,飘落着雪花像碎片一样。 4.
诗句释义与译文 题杜氏匏瓜亭 “题杜氏匏瓜亭”是诗的标题,暗示着诗歌的内容可能与一个名叫“杜氏”的人有关。 道包众妙起经纶 “道”在这里指的是道德或道理,“包众妙”意味着包容所有美好的东西,“起经纶”则指开始制定或规划。整句意思是说,通过道德和道理,人们可以掌握和理解世间所有的美好事物。 粒粟中藏天地仁 “粒粟”指的是微小的食物颗粒,“中藏”表示包含在内,“天地仁”中的“仁”通常指仁慈
【注释】 以儒饰吏,号通材:用儒家的学说来装饰官吏。通材:精通治国之才。 忽报曹装打叠回:忽然听说你已收拾行装准备返回。曹装:这里泛指官员,打叠归家:收拾好行装回家。 个样归舟惟载月:像这样的船只能载着明月。个样:这样,如此。 若为送客只将梅:怎么送你呢,只有梅花可作赠别之物。 云凝春树何堪别:那云凝结在春树上,怎忍心分别?凝:凝聚。 昼永甘棠待再来:漫长的白昼,盼望着甘棠早日再来。甘棠
【注释】 谒:拜见,拜访。真仙:仙人,神仙。 震位:指太子或太子之位,此处借指皇帝。 明公:对有名望的官员的尊称。 秀才:原指汉代经学博士弟子员,后泛指读书人。 【赏析】 张献子(?-947年),字文规,晋州人也。唐天佑三年进士及第,授右拾遗。李存勖任河东节度使时,以功累迁中书舍人、御史大夫。后因劝谏李嗣源不得,贬为光禄卿、检校司空致仕。本诗是诗人在拜见他的朋友张献子时所作
【注释】 手拈老笔眇词场,馀子如何敢颉颃。 疑是前身真贺白,不然今世又苏黄。 片文落处人争诵,一第欠于天取偿。 造物却教二郎做,立身既好又名扬。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写诗人送别朋友李佥判,勉励他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不要因贪恋富贵而丧失本性。 首联“手拈老笔眇词场,馀子如何敢颉颃。”起句用典故。“老笔”指老笔头,即老年之笔,也代指老年的才力或学问。“眇词场”,眇(miǎo)同“妙”,高明
【注释】 挽横海曾朝议:横海曾朝议,即苏曾。苏洵的字是明允,苏轼的弟弟叫轼,苏辙是苏洵的儿子,他的字叫辙;而苏洵的哥哥,也就是苏洵的父亲,字明允。这里说“父子眉山多一苏”,指的就是苏洵和他的兄弟(苏轼与苏辙)都是苏家的儿子,都姓苏,因此称“父子”。苏洵在北宋时期做过官,但后来因为政治原因被贬谪到横海府(今河北沧州市),所以诗题中有“曾朝议”。“衣冠盛事”指的是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盛况
【诗句释义】 1. 送允中斋王参政入闽:这是在送王允中(即王参政)入闽(福建)。 2. 未到三山声已雷:还没有进入福建,福建的名声已经如雷霆一般传开。 3. 此行正好趁梅开:这个时候正好赶上梅花盛开。 4. 榜文争看乖崖押:榜单上的文字都争着要看张乖崖(张咏)写的。 5. 士类欢呼常衮来:文人墨客都欢呼称赞常衮来了。 6. 不信闽中能独占:不相信福建能够独自占尽天下。 7. 要令天下总春回
注释: 1. 冰作丰姿水作神:形容诗人的诗风清丽,有如冰清玉洁,又有如流水般清澈透明。 2. 群仙境界里诗人:比喻诗人像神仙一样高洁,在众仙之中。 3. 敲从竹起韵不俗:指诗人的诗声清脆悦耳,不落俗套。 4. 吟到梅来相逼真:指诗人的诗歌内容与梅花相呼应,形象生动。 5. 无己许令参后社,庭坚端的是前身:意指诗人与无己有深厚的友情,无己曾邀请他参加宴会,而庭坚则被认为是他的前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