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樵
邺下然萁句,淮南布粟歌。 相煎宁有已,奈尔二人何。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释义: - “邺下然萁句”:指的是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附近)发生的兄弟之间的争斗,其中“萁”(一种植物的茎)被用作比喻,表达了兄弟间的矛盾和纷争。 - “淮南布粟歌”:指淮南王刘安谋反失败后,他的儿子刘长逃亡,后来成为淮南王,并有叛乱行为。这里的“布粟”暗指政治斗争和物资管理。 2. 译文: - 在邺城的兄弟之间
注释:夜幕降临的时候,窗户透着凉意,我枕着听秋雨淅沥。早晨起床,窗外的飞尘已绝迹,门前流淌着清泉。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深秋季节景色的诗。首句写天气凉,点出时令;二句写听雨,以静景衬哀凉;三句写晓起之景,突出了诗人对秋雨的喜爱;四句描写门外之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韵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及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时,既要注意仔细阅读诗文,找出关键语句;又要结合注释和相关工具书,进行理解、判断;还要注意诗句中某些词语可能涉及到的古代文化常识。 “田氏好兄弟”,田氏,指春秋时期齐国贵族田氏家族,这里代指兄弟;“初焉”句:当初他们之间(兄弟)关系并不融洽,相互之间的感情也不是很密切。“念少差”,意谓起初他们的兄弟之情不够深厚。译文:田氏家族的兄弟
注释:兄弟之间,可以共同枕着被子听着夜雨声,这是多么温馨的一幅画面。 棣萼相辉映:指的是兄弟关系亲密无间,像花蕊和花瓣互相辉映一样。 何忧外侮侵:意思是说,即使有外敌入侵,我们也可以共同抵御。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兄弟之间深厚情谊的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通过描绘兄弟共枕听雨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兄弟之间的亲密无间,以及面对外敌入侵时团结一致的决心。同时,诗中的“棣萼相辉映”一句
诗句释义: 1. "人物江南第一流" - 描述了萧浣作为一位杰出人物在江南的地位,意味着他在该地区是无人能及的。 2. "将才儒术两无俦" - 表达了萧浣不仅具备军事才能(将才),还精通儒学(儒术),且两者都达到了卓越的水平,没有人能够与之相匹敌。 3. "英雄门列三千士" - 这表示萧浣的势力或声望足以让他的门下聚集了三千名英勇之士,显示了他强大的领导能力和影响力。 4. "功业家传万户侯"
几载林丘草木黄,故人霄汉独难忘。 宫衣雨露犹沾湿,文律江湖共短长。 笔迹旧时倾禇薛,才名此日数鼌张。 他年明月中山寺,重与诗人话夜凉。 注释: 1. 几载林丘草木黄:几年来,山丘上的草木都已变黄了。 2. 故人霄汉独难忘:老朋友如在天空中一样,难以忘记。 3. 宫衣雨露犹沾湿:皇宫的衣裳仍然被雨露打湿。 4. 文律江湖共短长:文学的规则和江湖的长短一样。 5. 笔迹旧时倾禇薛
次韵黄晋卿见寄之什 殿前对策士如墙,我对山人说坐忘。 岁晚单衣只自短,愁来白发有时长。 山中蜡屐晴犹著,石上朱弦雨更张。 有客江边期不到,只今秋日转凄凉。 注释: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律和节奏再写一首诗。 殿前对策:在朝廷上应试作答。 士如墙:像城墙一样高大、密集的人。 对:回答、应对。 山人:隐逸者,指作者自己。坐忘:指忘却一切,专心一意地思考问题或做事情。 岁晚:一年将尽。 单衣:单薄的衣服。
【释义】 鸿雁在天边翱翔,山鸡在原上飞。寻找声音还顾影,次序不违背。 【赏析】 此诗是劝勉兄弟不要争宠邀功的诗歌。诗人借鸿雁和山鸡的飞翔来比喻自己的处境。鸿雁高远自由、不受羁绊,山鸡则因循守旧、不知变通,因此诗人希望兄弟之间能够像鸿雁一样高远自由,不要像山鸡那样拘谨不知变通。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寓意深远,富有哲理
北山别业碧落洞 听尽东林夏雨声,自携桐几下岩扃。 白云持得人谁寄,明月攀来桂未生。 雨后引苔书洞榜,霞边摘叶写山铭。 如何地绝重黎后,犹自挑云望玉京。 注释: 1. 北山别业碧落洞:指的是诗人隐居的北山别业中的碧落洞。 2. 听尽东林夏雨声:指在夏日聆听北山林间雨声。 3. 自携桐几下岩扃:指诗人自己带着一张桌子(桐木制成的)进入山洞。 4. 白云持得人谁寄:白云寄托着诗人的心意和思念
【注释】 冷云:指阴云。堆里散人家,形容山高林密,云雾缭绕的景象。叠嶂回峰往往遮:形容山峰重叠,层层叠叠,回旋曲折,遮蔽住了天空,也遮蔽住了人们的视线。触石才通西涧水,借春只有北枝花:形容山路崎岖,只有西面的涧水才能通过;春天来临的时候,只有北方的梅花才开放。月临古径松阴斗,风引前朝树势斜:月光照亮了古旧的道路,松树林荫相交错。风吹动了古旧树木的枝条,使它们斜向一边。谁信壶中天地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