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云堆里散人家,叠嶂回峰往往遮。
触石才通西涧水,借春只有北枝花。
月临古径松阴斗,风引前朝树势斜。
谁信壶中天地阔,庭除帷幕浩无涯。
【注释】
冷云:指阴云。堆里散人家,形容山高林密,云雾缭绕的景象。叠嶂回峰往往遮:形容山峰重叠,层层叠叠,回旋曲折,遮蔽住了天空,也遮蔽住了人们的视线。触石才通西涧水,借春只有北枝花:形容山路崎岖,只有西面的涧水才能通过;春天来临的时候,只有北方的梅花才开放。月临古径松阴斗,风引前朝树势斜:月光照亮了古旧的道路,松树林荫相交错。风吹动了古旧树木的枝条,使它们斜向一边。谁信壶中天地阔,庭除帷幕浩无涯:是谁相信在壶中就能看到广阔的天地?庭院里的长廊和帷幕无边无际。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登高远眺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首联是写远景,描绘了一幅层峦迭嶂、云雾缭绕的山水画卷。首句“冷云堆里散人家”,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冷云”比作“堆里散人家”。次句“叠嶂回峰往往遮”,进一步描绘了山势的连绵起伏,仿佛山峰重叠,形成一道道屏障,遮住了人们的去路。这两个句子通过描绘远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深的氛围。
颔联是写近景,描述了诗人登上高处后所看到的美景。上句“触石方通西涧水”,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溪水比作有生命的存在。下句“借春唯有北枝花”,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这两句诗通过对近景的描绘,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颈联是写夜幕降临后的景色。上句“月明古径松阴斗”,描绘了月光照亮了古老的小径,松树林荫交织在一起。下句“风引前朝树势斜”,则描绘了春风拂过树梢,使得树木的枝条呈现出斜向的姿态。这两句诗通过对夜幕降临后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尾联是整首诗的主题句,抒发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上句“谁信壶中天地阔”,表达了诗人对壶中世界的想象,暗示着外面的世界更加广阔无垠。下句“庭除帷幕浩无涯”,则是诗人对庭园中长廊和帷幕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无尽美景的赞叹与感慨。这两句诗通过对尾联的描绘,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这首诗通过描绘高山流水、松树林荫等自然景观,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画面。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此外,诗句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