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询
华亭十咏·顾亭林 淑女云亡久,哀丘尚著名。 九原谁可作,千载或如生。 青骨何时化,荒榛此地平。 空余图谍在,不复启佳城。 翻译: 淑女已逝久远,哀悼之情犹在心头。 黄土之下,谁堪与她并肩?千年之后,她的形象是否依然鲜活? 青骨何时得以安葬,荒芜之地将复生机。 唯有遗画留世,不再揭开那佳城的面纱。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墓地哀思的诗
注释: 1. 山堂偶书:我在这里偶然写了这首诗。 2. 在处烟云早晚生:无论在哪里,烟雾和云气都会随时产生。 3. 自疑呼吸气皆灵:我怀疑自己的呼吸都是灵气。 4. 十年梦寐江山里:过去十年我一直在梦中梦见了江山。 5. 今见江山入户庭:现在我看到了实际的江山进入了我的家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其家乡的怀念之作。首句描绘出无论在哪里,烟雾和云气都会随时产生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昔有人如玉,兹山得美名。 岩扃锁积翠,谷水断馀声。 乔木今无在,高台久已倾。 如何嵩岳什,独咏甫侯生。 诗句注释 1. 华亭十咏顾亭林:这是宋代诗人唐询的诗作《华亭十咏·顾亭林》。 2. 昔有人如玉:形容某人如同美玉般纯洁、高贵。 3. 兹山得美名:这山因此得到了美好的称号。 4. 岩扃锁积翠:山中岩石紧闭,蕴藏着丰富的翠绿景色。 5. 谷水断馀声:山谷中的溪水流淌,发出悠扬的声音。
注释: 题曲水阁:题写在曲水阁上。曲水,指曲曲折折的流水。 依山营废壤:依傍着山峦营建废弃的土地。营,经营、建筑;废,荒废。 结宇跨通沟:建造房屋横跨通沟。结,建造;通,横贯。 派引平湖远:分出一条支流引向远处的平湖。派,分出的支流;引,延伸。 声分几曲流:声音传播到几条河流上。分,传播。 交阴覆修竹:交错的树荫覆盖着修长的竹子。交,交错。 照影下轻鸥:映照在水面上的倒影让轻快的鸥鸟下降觅食。下
【注释】 1、华亭:今属上海市松江县。十咏:即《华亭十景》。顾亭林:指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他的诗文多写于游历各地时所见所感,风格雄浑古朴,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2、秦德衰千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显示其功德,在渭河南岸修建阿房宫等建筑,同时下令收缴民间兵器,铸作十二铜人。但秦朝很快灭亡,这两件事也就成了后人讥讽的题材。 3、江滨道不修
华亭十咏顾亭林 代异人亡久,滮池即旧居。 未移当日地,无复故时鱼。 蒲藻依稀在,风波浩荡馀。 水滨如可问,一为访庭除。 注释: 1. 滮池: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是顾炎武的故乡。 2. 即旧居:指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3. 未移:没有改变。当日地:指当年住过的那片地方。 4. 无复:不再有。 5. 蒲藻:蒲草和海藻。依稀:模糊不清的样子。 6. 风波:比喻世事变化或政治形势的变化。浩荡
华亭十咏·顾亭林 探索古诗词中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 1. 世历亡秦远,湖连大海濒。 - 释义:世界经历着亡秦的远去,湖水连着大海之滨。 - 译文:这个世界经历了亡秦的遥远距离,而湖面则与大海相接。 - 赏析:开篇即以宏大的地理景观勾勒出画面,为后文的自然景观铺垫基础,同时暗示了历史的深沉。 2. 柘山标观望,玉女见威神。 - 释义:柘山上的山峰如标尺般矗立,如同玉女一般显现出威严与神秘。 -
华亭十咏·顾亭林 深谷弥千里,松陵北合流。 岸平迷昼夜,人至竞方舟。 照月方诸泣,迎风弱荇浮。 平波无限远,极目涨清秋。 译文: 在深谷中,可以看到连绵的山脉延绵千里,松陵县北面是一条大河汇入。岸边平坦,日夜不分,人们争相乘坐舟船。月光下,方诸山仿佛在流泪,迎风时,弱小的荇菜漂浮在水面上。远处的水平如镜,让人忍不住想要放眼望去,看着那无边无际的水面和秋天的景色。 注释: 1. 深谷弥千里
绝顶干云峻,寒泉与穴平。 还同帝台味,不学陇头声。 夜雨遥源涨,秋风颢气清。 谁云蔗浆美,才可析朝酲。 注释: - “绝顶干云峻”:站在山峰的顶端,仿佛可以接触到云端,形容地势之高峻。 - “寒泉与穴平”:寒冷的泉水与山间的洞穴齐平,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 “还同帝台味”:这里的“帝台”可能指的是皇宫,意为味道与皇宫相似。 - “不学陇头声”:陇头,通常指代边远地区的声音
【注释】 华亭十咏:指明末诗人陈子龙的《华亭县志》。顾亭林:指顾炎武。亭林是顾炎武字号。 全吴:指江苏全省。 从禽:跟随猎鸟。耀:炫耀。 百车:形容打猎时的场面,百辆车载满猎获物。羽:指鸟。 张罗:张开网捕捉。 柔桑:桑叶柔弱,故称。蔓草:长满野地的大草。 思人:思念的人。 落日下山坡: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山色苍茫。 【译文】 昔日我在江苏全境时,跟随猎鸟,炫耀甲兵。 百辆车装载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