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瑞隆
诗句释义: 1. 今年寒气早,十月破新梅。 - “今年寒气早”指的是今年的冬日来得比往年更早,天气显得特别寒冷。 - “十月破新梅”描述的是到了十月,新梅已经盛开。 2. 篱落几枝长,丛林数点开。 - “篱落”指篱笆或围墙,这里比喻梅花生长在篱笆或围墙旁。 - “几枝长”表示有几枝梅花已经长得比较高和粗壮。 - “丛林数点开”形容其他树木的梅花虽然不多,但点缀其中,形成了一片花海的景象。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以下是对其逐句的解释: 日落雨声歇,远钟来翠微。 - “日落雨声歇”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的景象,夕阳西下,雨声渐息,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 “远钟来翠微”则描绘了远处寺庙的钟声传来,给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一丝生活气息。 天长人独立,江远雁双归。 - “天长人独立”表达了一种孤独感,天空广阔而深远,只有自己一个人在那里。 -
【解析】 本诗的首联“初冬何似公李伯襄诸子过观早梅分赋”是写景,诗人以问句的形式开篇,表达了对早梅的喜爱。“罗浮清梦后,愁寂几相思”,颔联写诗人在梦中醒来,感到了寒意和寂静,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寂寞。颈联“花里同今夕,尊前即往时”,诗人以梅花为题,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情怀。尾联“寒香风自远,幽恨月应知”是全诗的主旨,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赏析】
【注释】 伯襄太史:即李伯襄,南宋著名文学家。 似公:指李似之,李伯襄的侄子,当时任秘书省正字。 赞夫:指李赞夫,李伯襄的儿子,当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代骧(xián):指李代骧,李伯襄的孙子、李赞夫的弟弟。 观梅:观赏梅花。 先开者:最早开放的梅花。 飘落几尽:花瓣飘落得差不多了。 止:停止。 从山畔得一:从山边找到了一株。 太史方惘然:李伯襄正感到茫然无措。 惘然:失意的样子。 不知梅开近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得意二三子”意思是说:我与二、三个志同道合的友人很得意。“寒梅开又落”意思是说:梅花在寒冷的冬天里开放又凋谢。“行客几时归”意思是说:远在他乡的客人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旅梦寒应作”意思是说:在外漂泊的游子在寒冷的夜晚常常梦见故乡。“芳心倦转违”意思是说:我那满怀愁怨的心也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化了。“朝朝候消息
【注释】 秋来:秋气渐浓,天气转寒。风雨积:指连日的秋雨连绵不断。竹径暝:指竹林间小路上一片昏暗。暝,天色将暗未明之时。相催:相互催促,指秋风催促着落叶。不见支机去,空传乞巧来:传说七月七日夜牛郎织女相会,但今年七夕,织女未能与牛郎相聚,故牛郎只能望着银河中的织女而空自期盼。相传古时人们于七月七日以彩线穿过针孔缝在织布机上乞求巧手,称为“乞巧”。这里借指织女对牛郎的思念。作赋处:牛郎
秋兰阁坐雨诸子来集 在秋兰阁中,下雨时各位子弟都来了。 小阁幽如洞,登临颇自宜 小阁虽深,但如同幽深的洞一样幽静,登临此地非常适宜。 兼逢二三子,相伴寂寥时 同时有两三人,陪伴我度过寂寞的时光。 静爱琴尊乐,清怜雨露滋 静下心来喜爱听琴、欣赏酒的欢乐,清静中怜爱雨露滋润万物。 此中飞动处,未许众人知 这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地方,不轻易让众人知道。 注释: 1. 秋兰阁:指秋天兰花盛开的阁楼
秋兰阁坐雨诸子来集 秋天的兰香阁,我们聚在一起, 偶尔的幽赏,竟然让我找到了内心的安宁。 窗檐山色近,门径雨花深。 窗外的山水景色近在眼前,门前的雨水打湿了道路。 夕鸟乱鸣树,凉风微动琴。 傍晚时分,鸟儿在树林中乱叫,微风拂动了我的琴弦。 平生寥落意,对尔一长吟。 我一生孤独,此刻对着你们长吟一曲。 注释: - 秋兰阁坐雨诸子来集:秋天的兰香阁,我们聚在一起。 - 偶尔成幽赏,居然得隐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本句要注意“还”的写法,不要写成“旋”。 【答案】 译文:使君爱客惜别情更深,为客人摆舟送行。 坐船面对碧绿的树木和江水,心情宁静而舒畅。 江上波光映着明亮的月亮,风儿吹拂云朵在秋天。 不是今夜酒兴浓,离别筵席怎能不使人感到忧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二句写饯别的情景:潘侍御是诗人的知己,诗人十分珍视这次与潘侍御相聚的机会。“月夜”“维舟”,点出时间
岁月秋期暮,招寻得故欢。 晚秋时节已到,我邀请你寻找旧日欢乐。 闲情池上柳,幽思雨中兰。 在池塘边欣赏悠闲的景色,在雨中思念兰花的幽静。 绿绮人空老,青云计转难。 我已年迈如绿绮琴的人一样,但青云之志难以实现。 犹馀双剑在,风雨对君看。 虽然我只剩下双剑在手,但我仍然愿意与君共度风雨。 注释: 1. 岁序秋光暮 - 岁月到了秋天,时间已经晚了。 2. 招寻得故欢 - 我寻找并找到了过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