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眺几徘徊,聊人是早梅。
直愁花易落,不厌客频来。
辨蕊时披竹,寻芳更上台。
最怜归路晚,山畔一丛开。
【注释】
伯襄太史:即李伯襄,南宋著名文学家。
似公:指李似之,李伯襄的侄子,当时任秘书省正字。
赞夫:指李赞夫,李伯襄的儿子,当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代骧(xián):指李代骧,李伯襄的孙子、李赞夫的弟弟。
观梅:观赏梅花。
先开者:最早开放的梅花。
飘落几尽:花瓣飘落得差不多了。
止:停止。
从山畔得一:从山边找到了一株。
太史方惘然:李伯襄正感到茫然无措。
惘然:失意的样子。
不知梅开近:不知道梅花已经开放这么近了。
两度:两次。
此事:指观赏梅花之事。
三年矣:过了三年了。
梅花主人:指作者自己。
为之纪事:为此作了记录。
【赏析】
这首词是李伯襄游览山中时所作,记述他与侄儿李似之、儿子李代骧一起观赏早开的梅花,并作诗以纪其胜事。全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高远。
上片写三人赏梅。开头两句写三人同赏梅花,互为知己。“直愁花易落”二句,写三人赏梅的情景。李似之因有公事在身,频频来访。他们在一起吟诗题咏,流连忘返;然而,梅花却很快凋谢了,最后只剩一些残花,只好停止赏梅,返回家中。“直愁花易落”一句,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惜花之情。下片写三人再次赏梅。“辨蕊”三句写三人寻找芳菲,攀登台榭。“最怜”三句,写李伯襄感叹归路晚,梅花独自在山边开放,无人欣赏。这几句表达了他对梅花的怜爱之情。
此词以记游始,以咏梅终。词前半部分写三人赏梅,重在记叙。词后半部分咏梅,重在抒情,但词人将二者融为一体,情韵悠长,耐人寻味。词中运用拟人手法,把梅花写得生动活泼,形象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