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瑞隆
诗词原文 秋前三日送刘良倩还五羊 故山非不好,难系远游情。 酒逐春心尽,愁连秋草生。 羁怀三径竹,花事五羊城。 别后看明月,思君磬一声。 译文 秋天的前三日,我送你回五羊山。 故乡的山并不坏,难以拴住远行的游子心。 酒意消尽时,春天的心情也消失; 愁绪连绵到秋天,草木都感到秋寒。 羁旅之心在小径中徘徊,五羊城的春花正盛开。 离别后望着月亮,思念你的声音如同敲击磬一般。 注释 1.
【注释】 何龙友,诗人朋友。同瑞昆诸子:指作者的朋友。过:拜访。余信宿席上:在作者的住所共度一夜。分赋得寒云:一起吟咏《观云》诗。分:共同。得:得到。寒云,指阴天的景象。 【解析】 首联是写景,渲染了一幅阴沉、凄清、萧索的气氛。“漠漠”,即茫茫,无边无际的意思;“愁笼”二字,既写出树木的苍老,又烘托出一片悲凉气氛。 颔联写天气,以“从龙”比喻太阳,把太阳比作一条巨龙
秋兰阁中我与诸子聚会 随意挪动床枕,无窗不入眠。 人们从竹丛和秋色小山间来, 秋雨久长芙蓉落,溪深荇藻鲜。 我们相看兴味浓,何必晋人贤
六月六日大风雨纪异 大风起于东北,吹雨太萧萧。 故老传遗事,生平见此宵。 群灵纷震荡,万室信飘飖。 此事惊心甚,谁当慰寂寥。 【注释】 1. 大风起于东北:指天气异常,风从东北方刮来。 2. 吹雨太萧萧:风吹雨声很大,像箫一样的声音。 3. 故老传遗事:指老一辈人传颂的旧事。 4. 平生见此宵:指一生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夜晚。 5. 群灵纷震荡:形容天地间神灵都在震动。 6. 万室信飘飖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特点,最后结合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1) “凉风起林薄,不寐月当楼”一句写诗人因思念远行的弟弟而夜不能寐。这句诗的意思是:秋风吹过树林间,明月照耀着高高的楼。 (2) “念子远为别,思乡况属秋”一句是说:我想念弟弟远行在外
【注释】 1. 幼度:这里指弟弟。从弟:兄弟排行中比父亲小的。方:正在,正在做。远行:远去他乡。赋此:作这首诗。寄忆:寄信给远方思念的人。并答见寄:同时回复收到的信。见寄:即“寄”。 2. 怀人:思念亲人。清不寐:夜不能寐(失眠)。 3. 片月:半轮月亮。二更初:半夜刚过二点。 4. 地僻暑应尽:因为地处偏僻,夏天的暑气应该已经消退了。 5. 庭虚秋有馀:庭院空旷,秋天还有剩余。 6.
【注解】 1. 长厌肉:瘦,厌恶。肉,指肥甘厚味之物,此处指人世间的繁华富贵。 2. 淡岂为无盐:《列女传》记载:“管仲娶于鲍氏女,三年夫死,妾有遗腹子,公与之而养之。及管仲卒,心独喜,问其故,曰:‘吾始也以为有身,今非也,乃真无矣。’”后人据此典故称无才无德的人为“无盐”,此诗以“无盐”比喻自己。 3. 散帙(zhī):散开书卷,泛指读书。 4. 潭香花影聚:水潭边的花儿和影子聚集在一起。 5
【注释】 柬:问候。泛:浮泛,即泛舟。诸子:指友人。径湿残红:路上的红花已经凋零。阶冲片绿销:《文选·陆机<拟古》诗》“阶前有青桐”,李善注:“阶前有木名桐,叶似桐而小,青色。”句意谓阶前有桐树,桐叶已落而花木凋零。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 首联是写送别的场景。雨中泛舟,同日分别,今日相见,故作客套语:“今日好相见”,与上联“先日同泛”相应。“殊寂寥”三字,则写出了雨中泛舟时的感受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仔细辨析正误,然后作出选择。 【答案】 译文:江村多飓风,此事古来无;家宅似悬空的三峡,我怀疑家宅付与五湖;木摧山尽应,檐响夜偏孤。 赏析:“六月六夜大风雨”四句写景,“江村多飓母,此事古来无”,用“多风”和“无”作对比,突出了诗人对飓风的恐惧。“室似悬三峡,家疑付五湖”
【诗句释义】 1. "有开新舟成与诸子同泛":我准备开一叶扁舟,和各位好友一起泛舟江上。 2. "新兴满新舟,盈盈初溯流":船儿装载着满满新鲜的东西,我们刚刚从上游逆水而上。 3. "将寻十洲去,便借五湖游":我们准备去寻找那神秘的十洲,顺便游览那美丽的五湖。 4. "入座皆王子,留欢尽子猷":在船上我们都是王子般的人物,大家都非常高兴,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5. "凉风晚萧瑟,云日近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