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瑞隆
这首诗的原文是: 青山隐映翠云遥,清夜高台坐寂寥。 何处碧桃深院里,月明风送紫鸾箫。 译文如下: 青山隐隐约约地藏在翠绿的云彩之中,夜晚我独自坐在高高的平台上,感到寂寞而又孤独。 在哪个深院中会有美丽的桃花盛开?明月照耀着,微风吹动着,那美妙的箫声仿佛从天边传来。 注释: - 青山:指山峰或山峦。 - 隐映:隐约可见,隐约有光照射。 - 翠云遥:形容山峰苍翠欲滴,云雾缭绕。 - 清夜:清澈
拟古踏灯词 其二 溪光摇荡锦云开,夹道惊传凤辇来。 十里红尘遮不断,五陵诸少打毬回。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伍瑞隆的《拟古踏灯词 其二》。在诗中,伍瑞隆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古代宫廷盛事的画面,展现了当时皇家生活的繁华与热闹。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四句通过描写宫廷内外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喜庆而庄重的氛围;而后四句则是对宫廷内贵族们的活动进行描绘,展示了他们在节日中的欢愉与娱乐。
【注释】 刘君堂前紫菊忽生黄花三朵萧君为索赠 其一:刘君,指诗人的友人。堂前,指诗人的家。紫菊,即菊之一种,花色偏紫。忽生,突然长出。黄,指菊花颜色偏黄。三朵,这里用“三”字是虚数。萧君,即诗中的萧子。 数朵东篱画不如,百灵移植重吹嘘。 “东篱”,即东园篱笆。“画不如”,意思是比作画还不好。这里用“东篱”代称篱笆。“百灵”,即黄鹂,这里指移植过来的黄莺等鸟类。“吹嘘”,这里指人为地吹捧、抬高。
紫烟漠漠晚枝寒,映月含霜逼夜阑。 却怪谁家三妇艳,并将黄额倚阑干。 注释:紫烟弥漫,暮秋的树枝显得冷清,明月在月光下显得有些凄清,仿佛要穿透夜色。我突然想到,是谁家的三户人家都这么漂亮?为什么他们要把黄色的头饰靠在栏杆上?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晚秋景色。紫气氤氲,暮秋之枝显得清冷,而明月则增添了一丝凄凉。突然想到,为何他家三户人家如此美丽?她们为何将黄色的头饰靠在栏杆上呢
【注解】 灯夕杂咏: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 其九:第九首。 从来三五月:自古以来,农历三月和五月都是一年中天气最暖和的时候。 如珠:像珍珠一样。形容春光明媚。 底事:何事?什么缘故? 今夜殊:今夜不同寻常。 爇(ruò):点燃。 沉香:香料名。 待乘兴:等待兴致来时再做。乘,趁。 银箭:指计时的漏刻,也泛指古代时间计算器。 下金壶:指计时的漏壶。金壶,即铜壶,古代一种计时仪器。 赏析:
拟古踏灯词 其一 灯烟一带紫光斜,何处新妆踏落花。 前面金莲双彩烛,行人知是五侯家。 注释与赏析: - 诗句原文 灯烟一带紫光斜,何处新妆踏落花。 前面金莲双彩烛,行人知是五侯家。 - 译文 紫光斜射,灯烟缭绕,不知何处女子轻妆步下。 前方铺设着金红色的蜡烛,行人皆知此处非比寻常,乃贵族之宅。 - 赏析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一位贵族女子的夜晚活动,通过“紫光”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首先理解全诗的内容,然后逐句翻译并理解其大意,最后赏析诗人的情感及艺术手法等。“紫陌烟晴杨柳新”:在烟雨朦胧、阳光明媚的紫陌上,柳树刚刚吐露了新芽。 “青丝千缕扑香尘”:那柳条上挂满了千万缕青丝,随风飘散出浓郁的香气。 “谁家女伴秋千下,竞折长条调笑人”:是谁家的女伴们在荡秋千?她们竞相折断柳枝嬉戏打闹着,惹得路人驻足观看。
【注释】: 1. 肉胜丝:用肉做成的菜,比丝织品更美味。 2. 新乐府: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新乐府》组诗,包括《秦中吟》《新乐府》等四十首,内容多反映民生疾苦,揭露封建统治者的罪恶。 【赏析】: 《灯夕杂咏·其八》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此诗写元宵节赏灯的热闹场面和人们欢乐的心情。首句“春风月上画楼时”,描写了元宵夜晚风和月丽,月光皎洁的美景;第二句“楼上仙人肉胜丝”,描绘了元宵夜游人众多
注释: 灯事:即元宵节的灯火。 南陌头:南方的小路上,泛指街巷。 烟花簇簇漾中流:烟花像一簇簇的东西在水面上浮动。 今年春色絪缊甚:今年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丽。 万怪千祇事冶游:有各种奇怪的、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在游乐。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元宵佳节繁华盛况的诗。首句"灯事寻常南陌头",写元宵节的灯火之事,在平常的日子里也很常见,但在这元宵节的夜晚,它却显得特别热闹;次句"烟花簇簇漾中流"
【注释】:1. 颈珠:项链。2. 缭绕:缠绕。3. 发䰐鬖:发髻。4. 界道金绳:即金丝绳。5. 宝龛:佛像所居之处,泛指佛像。6. 冉冉:缓慢的样子。7. 双拥:双手相拥。8. 灯前:灯烛之前。9. 小鱼篮:小篮子。 【赏析】:此诗为七绝,描写的是佛教寺庙中供奉的佛像。首句写佛像脖子上挂着的珠宝;第二句写佛身的轮廓;第三句写佛像周围红莲环绕;第四句写佛像在灯烛前被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