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熙春
秋日集凤皇台次郑德进韵 凤皇联翼凤皇台,秋色龙门岂暴腮。 二水澄澜浮玉案,长虹飞翠献霞杯。 坐中白发歌明月,眼底青云接上台。 同调莫论尘外事,襟期无负此游哉。 注释: - 凤皇联翼凤皇台:凤凰成对飞翔在凤皇台上。 - 秋色龙门岂暴腮:秋天的景色就像龙门一样壮美。 - 二水澄澜浮玉案:两条江河的清澈波澜如同玉案一般。 - 长虹飞翠献霞杯:彩虹般的虹桥飞向远方,为宴会增添了色彩。 -
解析 第1句:洛水闽山并地鸣,残书祠墓待修营。 - 关键词: 洛水, 闽山, 并地鸣 - 注释: 洛水和闽山是并排的两座山脉,它们在夜晚发出轰鸣声,好像在对话。这里的“并地鸣”形象地描述了两山脉的壮丽景象。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洛水闽山的雄伟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并地鸣”也暗示了两山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 第2句:三更北立千年诀,一日南行万世盟。 -
【解析】 1. 这首诗是作者在晚年归隐后所作,谢将乐诸公贺五十即作者的诗友及同辈人向其祝酒庆生。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全诗共四十六个字。 2. “归来”二句,“知”指“知已”,意谓诗人自认为与知交朋友相知甚深,所以有“转觉知非未厌贫”之慨。这里“贫”是自谦之词,表明自己不贪慕富贵荣华。 3. “云近”二句,写诗人回到家乡后的生活。“惭舞彩”,惭愧地舞起五彩缤纷之衣。“潮生鳄渚”,潮水涨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和陈云阶太学”,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答题时,先解释全诗,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运用的手法,最后指出其作用。 此词为酬唱之作。首联写作者与陈云阶相识,曾共论声名;二、三两联是说如今他已青云直上,却仍谦虚地称颂友人的才华;尾联则表示自己虽然才疏意怯,但仍然要珍惜这难得的友谊
和镛州八景有序金溪夜月珂鸣仗马肃朝班,罢列长少日月闲。 薄宦清秋饶白发,故人紫气绕青山。 霜飞鹤辔侵寒骨,云拥龙骧远圣颜。 自分驽才成独往,可能冀北大刀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金溪夜月美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月亮的皎洁、山的青葱等景物,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 首联“珂鸣仗马肃朝班,罢列长少日月闲。”描绘了金溪之夜的景象
三秋风色急寒砧,江上飞云恋故岑。 袖拂青乌生顾盻,尊开绿蚁动行吟。 金银夜识龙光气,去住时关凤渚心。 莫把谭天惊海内,儒门原自重知音。 注释: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的秋风声声急促,就像寒夜的砧声一样,江上的云雾仿佛依恋着故乡的青山。袖子轻轻地一拂,似乎看到了青色的天空,心中涌起思念。打开酒杯,绿蚁般的酒液让人忍不住开始吟唱。夜晚里,金银珠宝能发出龙一般的光彩
【注释】 和镛州八景:指和州(今安徽和县)的八景。有金溪夜月、龙眠晓日、丹阳秋色、乌江寒雨、西城古堞、龙山夕照、白石晴岚、杏花烟雨等八景。 龙门:即“龙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安庆市南郊,长江支流皖河中游。 护玉华:比喻山形如玉华。 砂:这里指的是山中的沙砾、岩石。 云嘘剑水增山色:形容云雾缭绕,仿佛是云在吐气,使得山色更加美丽。 锸(chà):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铲。 物哗:指自然景物发出的声音
这首诗是和镛州的八景之一,名为“金溪夜月”。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1. 海国氛氲气欲流,九峰却化九仙俦。 - 海国的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烟雾,似乎要飘流到远方。 - 九座山峰宛如九位神仙一样,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2. 白云舒岫频回首,红日韬霞并举头。 - 白云在山间舒展开来,仿佛是在频频回望着什么。 - 红日隐藏在云霞之中,如同并肩站立的两位仙人。 3. 骑凤铺银天地净,战龙横玉古今浮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理解掌握。作答时,先指出诗句的大意,然后结合注解进行赏析。 金溪夜月:金溪在今江西上饶境内,这里泛指江西一带。 “金溪夜月”即指江西上饶一带的景色。 译文: 金溪两岸春色正浓,桃花如云,满眼锦绣。 三月间江水奔腾不息,数日之间江水碧波荡漾。 不要以为只有百里外的河阳才如此秀美,它其实应该成为千年不朽的美谈。 若问种桃人如今何在?只见他矶头上披蓑戴笠
这首诗是关于镛州的八景之一的《金溪夜月》。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字解释和注释: 濯足镛江万里流,曾从鞭石苦营修。 译文:在蜿蜒流动的金溪边洗去脚上的尘埃,曾经为了修桥而努力。 注释:这里的“濯足”指的是清洗双脚,“金溪”指的就是金溪江,“万里流”形容江水绵延不绝,“鞭石”可能是指用工具敲打石头来修建桥梁或道路,“苦营修”表明了这项工程的艰难和艰辛。 赏析:这一句描述了诗人在金溪边上清洗双脚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