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闽山并地鸣,残书祠墓待修营。
三更北立千年诀,一日南行万世盟。
衣钵诸儒推阙里,伊吾六籍满镛城。
愧予宰割寻常事,犹带依稀畏垒声。

解析

第1句:洛水闽山并地鸣,残书祠墓待修营。

  • 关键词: 洛水, 闽山, 并地鸣
  • 注释: 洛水和闽山是并排的两座山脉,它们在夜晚发出轰鸣声,好像在对话。这里的“并地鸣”形象地描述了两山脉的壮丽景象。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洛水闽山的雄伟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并地鸣”也暗示了两山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

第2句:三更北立千年诀,一日南行万世盟。

  • 关键词: 三更, 北立, 千年诀, 南行, 万世盟
  • 注释: 在深夜三更时分,诗人独自站立,仿佛与千年前的人告别;而在白日里向南行走,则象征着与万代的约定。这里的“诀”和“盟”都表达了一种坚定的承诺和决心。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日夜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夜半的告别和白日的前行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执着追求。

第3句:衣钵诸儒推阙里,伊吾六籍满镛城。

  • 关键词: 衣钵, 诸儒, 阙里, 伊吾, 六籍
  • 注释: 诸儒指的是古代的学者们,他们在衣钵之地(即学派的发源地)传授知识,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里的“伊吾六籍”可能是指古代的六部经典著作,而“满镛城”则形容这些典籍的数量之多,覆盖了整个城市。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衣钵之地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学者们在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伊吾六籍满镛城”也体现了文化的繁荣和历史的积淀。

第4句:愧予宰割寻常事,犹带依稀畏垒声。

  • 关键词: 宰割, 寻常事, 畏垒声
  • 注释: 诗人感到自己肩负着治理国家的重要职责,但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压力重重。这里的“畏垒声”可能意味着面对困难时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治国理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诗人虽然感到责任重大,但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克服困难的艰辛和不易。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真实。

译文

洛水闽山并震地,残书祠墓待修营。
三更北立千年诀,一日南行万世盟。
衣钵诸儒推阙里,伊吾六籍满镛城。
愧予宰割寻常事,犹带依稀畏垒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洛水和闽山的形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同时,通过对日夜景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执着追求和对治国安民的重要性的认识。诗句中的“衣钵”、“伊吾”等词汇也增添了诗歌的文化韵味和内涵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