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熙春
注释:自己愿意逃避功名,隐居于画图之中。多年来浪迹江湖,四处漂泊。为给我留下一副苍老的发鬓,一点灵台之志得以实现。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友人斗垣邓君归虔的第二首诗。前一首中诗人说:“我自许逃名隐画图。”可见诗人对名利看得很淡。而本诗中的“频年浪迹遍江湖”表明了诗人已经厌倦了官场的生活,决定辞官归乡。“为予貌得皤皤发,一点灵台貌得乎”表达了诗人对于归田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之情
送浚川全山人归镛并怀萧广文五绝·录一 一别年经二十春,相逢转觉白头新。 进门瞬间讶何方,当年畏垒旧游人。 注释1: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熙春的《送浚川全山人归镛并怀萧广文五绝 录一》。诗中“一别年经二十春”表达了作者与浚川全山人在二十年间未曾相见,但彼此心中都记得对方的情谊。“相逢转觉白头新”则描绘了二人久别重逢后的新感觉和新认识,尽管岁月流逝,他们之间的友情却依旧深厚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首先,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诗句的意思,从内容、手法等角度分析其表现的意境及效果;最后,结合全诗主旨、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评价。 本诗首句“纱窗日落渐黄昏”,写送别的环境氛围;颔联“鲁国诸生半在门”描写了送别的情景
九月十九日,德进先生招饮于龙山,恰逢黄将军也应邀而至。次日,德进步赠以二绝句,我依韵和作奉答之诗。 “九日龙山游未罢”,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共度佳节的情景。诗人与德进先生共同游览龙山,尽管已是九月九日,但欢聚之情并未因时光而淡漠。 “平原萸酒有余香”,则展现了宴会上美酒的诱人香气。在金秋九月的平原,萸酒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让人陶醉。 “将军趣驾迟君约”,表达了对将军迟到的歉意。虽然宴会已经开始
【注释】: 蓬莱:指京城长安。紫气:传说中帝王所居住的地方有祥瑞的云气。凤毛:凤凰羽毛。家在梦中:比喻远行在外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友人即将离京归乡的情景。诗人以“蓬莱紫气温如玉”起笔,点明时令为春季,又写友人归途所经之地的风光,即从长安出发,经过洛阳一带,最后到延津。“池上于今有凤毛”,写洛阳的景色,洛阳城西有铜驼村,村中有一棵巨大的古柏
注释: 白首垂丝恨不违,玉壶春酒正堪携。 白首:指老年。垂丝:形容头发如丝。 玉壶春酒:喻指美酒。 正堪:正好。 离心日远如流水,泣向东风忆建溪。 离情越来越遥远,如同流水一般难以挽回;思念建溪(地名),寄托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集唐六绝中的《送李涉》的第四句。诗中通过描绘李涉的离别情景以及他对故乡建溪的深深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友情、乡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注释】 辛亥:农历年号,即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守岁:除夕夜不睡,以待天明;八千里外:指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寅前夜:指除夕之夜;六十年间:六十个年头。雪后春:喻指国家经历了重重困难后迎来了春天。对酒:端着酒杯;莫辞:不必推辞;今夕:今晚;醉:喝得烂醉;明朝:明天;又是:又一次;岁华新:新年的开始。 【译文】 八百里外,除夕夜降临了;整整六十年,经历了风风雨雨。 端起酒杯不要推辞今晚喝酒
《瑶会行为萧太母九十祝》是明代诗人林熙春创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仙境图景。这首诗的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如下: 1. 原文: 君不见西方有水天上来,波光月色映蓬莱。 负津千顷不可即,愿驾长虹赴瑶台。 瑶台之上坐仙姥,试问年岁不知数。 白雪为发霓为裳,婆娑世界无今古。 手植桃树东园边,绕风擎露拂九天。 十围盘曲三千里,开花结实六千年。 更有青鸾集凤诸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初春高卧城隈,有客相邀看梅。 - 注释: 初春,即春季初期,形容春天刚开始。城隈,城墙旁边。高卧,指悠闲地躺着。城隈,是古代城市中较为僻静的地点。有客相邀,表示有人邀请。看梅,观赏梅花。 - 赏析: 描述诗人在春季刚开始时悠然自得的状态,以及被朋友的邀请去欣赏梅花的景象。 2. 白发赢君玉质,暗香助我金罍。 - 注释: 白发,这里指的是年岁增长带来的白色发丝
戊午海啸歌 吾今搔首叩青天,天道洪蒙绾地轴。风伯繇来任卷舒,雨师元自泽禾谷。 甜味九州海若藏,东南万里鱼龙伏。三灵效顺各有司,阴阳燮理端可卜。 云何去岁偶喧传,喧传今岁为岁恶。厉鬼青妖春夏生,忆前戊午咸觳觫。 秋来溽暑愈非常,郁郁如焚为最酷。八月四日乱云飞,水气纷纷成黪黩。 海上叫号鸟雀呼,蜃窟蛟宫亦反覆。三更磷火挟雄风,雄风催雨变陵谷。 须臾地震数摇床,须臾天涌频翻屋。昆虫鳞甲共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