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熙春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修行和悟道的诗歌,它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 诗句解读: 1. “人言即心即佛,菩提无树前因。” ——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常说,心即是佛,菩提就是无树的本源,即一切法的根源都在心中。 2. “本来色身是幻,何须身外传身。” ——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身体(色身)本身就是虚幻的,不需要在身体之外寻求其他的东西来证明或理解。 3. “儒有丁兰刻木,总是如见精神。” ——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属于综合信息筛选与概括的题目,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感知。 第一句,“煮粥救饥歌二十四韵”:煮粥来救饥荒的歌有二十四韵。“煮粥”,即煮粥赈饥,用粥来救济百姓,这是古代一种常见的救灾方法。“二十四韵”“煮粥”是本诗的关键词,据此可知,这首诗是说诗人看到人们饥肠辘辘
这首诗描绘了三元塔宝顶铭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愿。 诗句翻译: - 凤城之东,吉水一泓。 凤凰城(今南昌)东边,有一条清澈的河流。 - 两山对峙,万派朝宗。 两座山峰相互对峙,无数的河流都向这里汇聚。 - 左昂右逊,华表偏隆。 左边高耸,右边倾斜,华表特别突出。 - 时维万历,群议攸同。 现在是万历年间,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 - 乙巳建塔,丁未竣工。
丁巳年(1207)买米,余禄曾窃位,侍从也三迁。 一鸣仗马斥,无术可回天。归来成荏苒,独钓韩江边。剩有胸中赤,白发忽垂肩。老臣生计拙,忧国愿丰年。讵期泰运啬,旱潦数缠绵。丙午年(1208)曾销带,荆归解金钿。旁人问何事,余云买米焉。 即岁灾犹剧,疲民磬益悬。欲宽赋税也,军需尚算缗。潮阳八千里,何日达幽燕。无以求遏籴,宁劳净客船。愧余旧谷没,新谷眼望穿。勿论交情废,举家待市廛。幸有神明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题目为《读邸报愤奴警纪事》。诗中描绘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斗争,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担忧。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与注释: 1. 五百贞元太运昌,龙飞天子正当阳。 注释:公元贞元年间政治稳定繁荣,唐德宗皇帝英明神武,统治天下。 赏析:首句点明了时代背景,强调了国家政治的稳定。 2. 频繁召对欢鱼水,综核万几振纪纲。 注释:多次召集大臣讨论国政,整顿朝纲
瞻彼蕙兰芬,灼灼竞桃李。 这句诗描述了蕙兰的芬芳和桃花、李花竞相开放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当春谁不艳繁华,有时倏忽随霜靡。 这句诗表达了春天虽然美丽繁华,但也会突然被寒霜所摧毁。 只有南山顶上松,历尽寒冬节不毁。 这句诗赞美了南山顶上的松树,它们在严寒的冬天依然屹立不倒。 自古风人咏柏舟,于今贞妇差足拟。 这句诗指出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以柏舟为象征,赞扬贞洁之妇。而如今
戊午海啸歌 岂是天地职无为,不任三灵宅四隩。 三灵即是古三公,三公不备阴阳错。 如欲民瘼达九阍,岂可因噎废耳目。 如欲补救起疮痍,惟在六卿倡九牧。 年来旱潦信有之,无如今岁愁万斛。 语云得民在得心,可令剜厥心头肉。 因思旋转在至尊,何以得邀先赐复。 复思萧条遍九州,更愿推恩蠲税榷。 君不见周家一悟雨反风,当日依然岁大熟。 又不见重译来朝胡为哉,海不扬波效封祝
韩山行送弄令公之华州 注释: 韩山高,韩山高,韩山参列耸千尺。昌黎刺此数登临,千年山斗留方迹。 手植韩木尚繁华,繁华科第占破白。韩江涨海水连天,长虹跨渚号鞭石。 山川草木尽呼韩,只是忠贞系今昔。今昔由来未易攀,忽有仙凫飞赤舄。 飞从建业渥洼来,毛有文章常五色。只受翔云入青霄,不溷鸡群啄秀麦。 不为搏击效鹰鹯,不受樊笼染污泽。数年展翼蔽韩山,天涯三老咸啧啧。 一朝丹凤衔书来,为怖鳄鱼胥辟易
煮粥救饥歌二十四韵 经过考察各地地理和山川,海边自古以来都是邹鲁。外面有错出的鱼盐,里面有膏腴的土地。 弘正以前是正淳庞,上下恬静安定实安宁。岛夷在嘉隆间煽乱,因此海酋大跋扈。 那时扰扰不堪听,儋石百钱还充腋。数十年来似苟安,云何闾阎转贫窭。 岂其器服事豪奢,抑亦樗蒲萃成薮。岂其雀鼠日繁多,抑亦貂珰猛如虎。 岂其逐末少农桑,抑亦闽舵如鸟飞,百万菽粟捆楼橹。 用致灾沴一频仍,遂令十室尘生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与尔扬》。下面我将逐句解释: 次止玄先生韵勉孙尔扬 诸孙幸绕膝,白眉宁几人。 人皆矜意气,惟尔最含醇。 少小彝伦笃,唯诺更与亲。 读书声正噪,摛辟日日心。 年来惭潦倒,元宗属望频。 入山探二酉,驰骤偶伤神。 塞兑堪调息,寡虑可还真。 爽口非为宝,伐性酷于秦。 拂意人常有,何必转生嗔。 清静长生诀,千金尔自珍。 译文: 诸孙幸绕膝,白眉宁几人。 人生得意须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