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许逃名隐画图,频年浪迹遍江湖。
为予貌得皤皤发,一点灵台貌得乎。
注释:自己愿意逃避功名,隐居于画图之中。多年来浪迹江湖,四处漂泊。为给我留下一副苍老的发鬓,一点灵台之志得以实现。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友人斗垣邓君归虔的第二首诗。前一首中诗人说:“我自许逃名隐画图。”可见诗人对名利看得很淡。而本诗中的“频年浪迹遍江湖”表明了诗人已经厌倦了官场的生活,决定辞官归乡。“为予貌得皤皤发,一点灵台貌得乎”表达了诗人对于归田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之情。
自许逃名隐画图,频年浪迹遍江湖。
为予貌得皤皤发,一点灵台貌得乎。
注释:自己愿意逃避功名,隐居于画图之中。多年来浪迹江湖,四处漂泊。为给我留下一副苍老的发鬓,一点灵台之志得以实现。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友人斗垣邓君归虔的第二首诗。前一首中诗人说:“我自许逃名隐画图。”可见诗人对名利看得很淡。而本诗中的“频年浪迹遍江湖”表明了诗人已经厌倦了官场的生活,决定辞官归乡。“为予貌得皤皤发,一点灵台貌得乎”表达了诗人对于归田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近体四首》之一。下面是诗句的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译文: 在乙卯年的贱辰,我买了船抵达北溪,课耕时儿孙及叶印峰堪舆蔡同州楷书同行而西,席黄悟一也跟在后面,我们在中流放舟饮酒,非常值得。 注释: - 乙卯贱辰:乙卯年,即唐朝天宝五年(746年)。贱辰指的是一个普通的日子。 - 买舟抵北溪:买船,意味着出发或出发去某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题翁粤初姻友约心轩四首并得心字 其二》的第2句。 译文: 走出城外,探寻着名胜古迹,斋居中我为约心轩而感到愉悦。 碧桃盛开如同瑞锦,鲜红的荔枝像黄金般绽放。 月光照亮了一鉴湖面,垂虹亭的月色侵染其中。 世俗的尘埃时常不染,兴致勃勃时便抚瑶琴。 注释: 1. 出郭(chū gǔ):走出城外。郭,外城。 2. 斋居:指书房或书斋中的居住环境。 3. 约心轩:约心堂
【译文】 花甲之年,周游四境。韶华逝去,玉兔已移。虽然胸中热血,但头发却已如丝般苍白。 太阳高悬于南极,我溯流而往北溪。山川闲适地寄托了我的傲骨,怎敢忘记君王恩泽垂念。 【注释】 ①花甲周:六十岁。花甲,指代六十岁。②曕(xiè):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形似漏壶,用来测量日影的长度。依:靠。③主恩:指帝王的恩惠、恩典。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在北溪课耕时所作,抒发了他晚年的心境和感慨。
注释: 白门传戴记,赤海幸仙槎。 又代:指再次担任官职。 白门:《左传》中记载,晋公子重耳流亡在楚国,楚成王把他安置在白门。后来他回到晋国,成为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或晋侯。这里以晋文公自比。 戴记:即《春秋左传》。 赤海幸仙槎:指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 年)刘义庆出使南蛮,因海上大风船倾覆,他乘着仙槎(神话中的木筏)漂流到南海,得以安全返回。 雨露风移草:比喻恩泽如同春雨滋润万物
【赏析】 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天涯推召父,父父更翩翩。”用拟人手法写父亲们的形象,他们如同从天边召唤来的,个个都显得特别地优雅漂亮。颔联“白雪摽名胜,黄金结少年。”则是描写了这些父亲们所生子女的风采,他们如同洁白无瑕的雪花一样,具有美好的声誉和成就;又如同贵重的金子一样,被紧紧地包裹在他们的周围,成为他们的标志。颈联“经传戴氏旧,誉达圣人前。”则是说这些父亲所生的孩子已经继承了他们的优点
【译文】 长久以来我就有烟霞癖好,登高临远可以慰籍我的旧日心绪。 千朵花儿迎客微笑,百种鸟儿懂得人意。 展开画作环顾山水,摊开书籍猎取古今。 瞻仰依恋无限思念,啸唤凤凰聆听高山。 【注释】 题翁粤初姻友约:指与翁婿的婚约。心字:即“心”字画。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以景写情,借物寓志。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通过描绘画中所表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画中的山水、花鸟
【注释】 凫:水鸟。 涖(lì):临。 曹相:指西汉的萧何。 霜露:指霜和露。比喻恩惠。 韦弦:用琴瑟之弦,比喻兄弟之间和睦相处。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前两句写景,后四句是赠词,全诗对景抒情,情景交融。 首句“凫飞莅古青”,是说水鸟在古青河畔飞翔的情景。古青河发源于山东省博兴县境内大青沟一带的山间溪流。诗人在这里以“凫”代称水鸟,即《古诗十九首》中所说的“双凫俱南飞,相违背相追”。此句既点题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注意答题模式,本题属于综合赏析,考生应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1) “二妙贪名刹,迎秋选胜游”。这两句的意思是:寺庙两座,都是因名胜而建,迎接秋天,我们去游览。“二妙”指两寺,即吉水县的双塔寺和永阳寺
诗句注释: 1. 山川思玩眺,一叶泛兰舟。 - “山川”:指自然景观。 - “思玩眺”:思考欣赏眺望。 - “一叶泛兰舟”:形容小舟像一片叶子一样在水面上漂浮。 2. 夏去又称夏,秋来未即秋。 - “又称夏”:这里指夏天过去后依然觉得还是夏天。 - “未即秋”:秋天到来时还没感觉到秋天的来临。 3. 高人深石室,太守问田畴。 - “高人”:指隐居的高士。 - “深石室”:形容隐居之地非常隐秘。
【注释】瀛州:今河北省。环桥:指桥梁。执鞭:驾车,为御者。阳春:春天的和声,这里指《阳春白雪》曲调。皓月:明亮的月光。山斗:高山北斗,比喻高官显爵。绳:约束、牵制。图书:典籍。苍梧: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新树色:指新栽的树。未央前:汉宫名,在长安城西。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送别陈郡人任博的诗。陈郡博任恭城县令,作者作此诗以赠。首联点出送别之地;二联写诗人与陈郡博同赴恭城;三联用典
【注释】 1.施郡丞:施武,字子美,南安(今福建南平)人,唐德宗时曾任施州刺史。见龙归滇:指施武辞官回乡之事。2.凤津:凤凰池,即翰林院。3.碧溪:指湘水,因湘水发源于洞庭湖,故称。4.长沙君:指施武的友人,当时任湖南观察史。5.休劳卜:停止烦琐的占卜。6.古道儒官:指施武,他为官清廉,不贪不占,是个有骨气、有气节的清官。7.莫厌贫:不要嫌贫穷,表示对施武的关心与支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注释】: 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传说为牛郎织女相会的一天。 德进:即王德进,字文叔,北宋文学家、诗人,曾任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与苏轼友善。 枉草堂:指到草堂拜访。草堂,指杜甫的茅屋草堂。 二绝:指王德进给苏轼的两首诗。 依韵:根据原韵律创作新词。 政:指苏轼。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王德进是宋代文人,与苏轼友好,曾向苏轼赠以诗歌。王德进此次来访未能得见苏轼,于是写了两首诗寄赠给苏轼
【注释】 集唐:唐代诗人的诗集。唐玄宗开元年间,朝廷选编了《全唐诗》,共收录22000多首诗,称为"集唐诗"。六绝:指李白的绝句,其诗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美誉。此诗是李白送别友人骆见羲回延津(今河南延津)。 雍陶(726-784):唐代诗人,字仲益,成都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世称东川先生。其诗工整明丽。此诗为送别之作,语言平白如话,情意深长。
``` 赠斗垣邓君归虔 其一 曾入天台啖几桃,满天风雨任挥毫。 高冈种得梧桐树,梧上于今有凤毛。 注释 - 曾入天台啖几桃:曾进入过名为“天台”的地方品尝桃子。 - 满天风雨任挥毫:面对满天的风雨,我仍然随意挥笔。 - 高冈种得梧桐树:在高地种植了梧桐树。 - 梧上于今有凤毛:这棵梧桐树上现在长出了凤凰的羽毛(凤毛)。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场景
劳尔逢迎鬓未银,飘然拂袖岂知贫。 谁云津吏无高致,林下于今见一人。 注释:你虽然经常逢迎上司,但是头发已经花白,却不知道生活艰辛,飘然而去,哪里知道生活的艰辛。谁说那些在政府任职的官员就没有高尚的品质,现在我看到你在林中过着悠闲的生活,难道不是有高尚的品质吗
``` 昔有劳臣羁北山,宁如今日北山还。 多君也是投閒者,愧杀君房忙未闲。 注释:过去那些为国效力的官员们被贬居北山,现在他们又回到了北山。你也是过着悠闲的生活,我惭愧自己还没有像您那样清闲。 赏析:这首诗以北山为背景,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官员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官员们的怀念以及对现在自己的自我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清闲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