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谏臣
【注释】 1. 舟中苦雨:指诗人自己乘坐的小舟在风雨中艰难前行。 2. 水国偏多雨:意为水乡地区经常有雨,因为水乡地区地势低洼,容易积聚雨水。 3. 篷窗日日阴:意为船蓬的窗户每天都被雨水打湿,形成一片阴暗。 4. 江声随白浪:意为江水的声音随着波浪起伏,显得格外响亮。 5. 烟景翳青林:意为烟雾笼罩着青翠的树林,使得树林显得更加幽深。 6. 渔父茅茨湿:意为渔夫的茅草屋也被雨水打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夜抵江都 路入维扬郡,江空星汉遥。 渔村寒映火,荻岸夜闻潮。 云敛瓜洲树,月明扬子桥。 自来歌舞地,无复似前朝。 【注释】 1. 路入维扬郡:指的是作者进入扬州这个城市。 2. 江空星汉遥:意思是说江水空旷,星星点点的银河仿佛在远方延伸。 3. 渔村寒映火:意思是说渔村里的灯火在寒冷的夜晚显得格外明亮。 4. 荻岸夜闻潮:意思是说是在荻草岸边听着夜晚的潮声。 5
久向吴中卧,今为岭外行。 风尘千里客,琴剑一书生。 瘴海秋将尽,关山月自明。 莫愁途路险,南越已销兵。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及赏析: 1. 久向吴中卧: - 久向吴中卧:长时间居住在吴(指现在的江苏省一带)中。 - 吴中即今天的苏州附近地区,古代文人常以“吴中”来代指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此处表达诗人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和留恋。 2. 今为岭外行: - 今为岭外行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岁晚江乡路,风生画鹢轻。 “岁晚”,指的是一年的末尾,即年终时节。在这里,诗人用“江乡路”来表达他身处远离家乡的地方,感受着岁月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而“风生画鹢(yi)轻”,则形容微风吹拂下,如同画中鹢鸟般轻盈地掠过水面。这里的“鹢”指古代一种水鸟,常用来比喻轻柔的水流或风。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冬日景象。 2. 坐看山色远,行爱练光明。
秋日闲居书感 柴扉终日掩,苔径少人过。 中夜凉风发,空阶落叶多。 感时休浩叹,对酒且高歌。 百岁浮生计,浑如一掷梭。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柴扉终日掩,苔径少人过。” - 注释: “柴扉”指的是简陋的农舍门,用柴搭建而成;“终日掩”表示整日关闭不开门。 - 赏析: 诗人描述自己长时间关在家中,没有外出,这可能反映了他的生活状态或心境。 第二句:“中夜凉风发,空阶落叶多。” - 注释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泊舟方桥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由此引发的对京城和家乡的感慨。 诗句解释与注释: 1. 桥偃秋波阔 - 描述了夜晚时分,桥下宽阔的水面上泛起了秋波涟漪。 2. 舟依夕岸斜 - 描绘了夜晚船只停泊在岸边的景象,夕阳西下,船影斜斜地映在水边。 3. 香粳捣村杵 - 描述乡村里,农民用杵捣打香粳米的场景。 4. 乱竹护渔家 - 描写了河边的竹林为渔民提供了保护。 5. 霜后枫酣叶 -
【注释】 黄阁,指宰相府。荣,荣誉。青山结社,指隐士结交的山中朋友。鹿麋,指山林中的动物。转与鹿麋亲:意思是和隐居山林的朋友亲近。兰樽,指酒器。吐握,泛指饮酒、赏月等活动。 【译文】 辞去了黄阁中的高位,青山之中结交了新朋友,不嫌车马寂然,反而亲近了鹿麋一类的动物,走进门来看到云海无边,推开窗户只见一轮明月,频频举杯畅饮,意在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赏析:
【解析】 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全诗,并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情感。“兰舟载琴鹤”,是说乘着小船,带着琴和鹤出发了;“碧海潮来疾,青天月到迟”,是说碧波的海水奔腾而来快极了,而明月升起却显得慢多了;“波光帘外动,树影座间移”,是说窗外的波涛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树影在座位间移动;“独酌娱清夜,宁愁鬓欲丝”是说独自对着酒杯喝着酒,娱乐这美好的晚上,怎能忧愁到连白发也快要长出来了呢。 【答案】 译文:乘着小船
诗句原文: 旭日晴堪爱,寒山青不收。城临伍相庙,水落百花洲。 译文注释: 旭日高照,阳光明媚,让人倍感喜爱;寒山依然苍翠欲滴,但已无夏日之绿意。城旁伍相庙巍峨矗立,湖水退去后,露出了满地的花朵。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图。诗人通过对旭日、寒山、伍相庙和百花洲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借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情感。 评析:
晚过枫桥 落日枫桥路,船窗暮雨昏。 秋萍拥沙觜,霜叶坠篱根。 山寺炊烟起,江村宿鸟喧。 临风思往事,独坐暗消魂。 注释: 1. 落日枫桥路:夕阳西下,映照在枫桥路上。 2. 船窗暮雨昏:船舱里,暮色中的雨雾显得朦胧。 3. 秋萍拥沙觜:秋天的浮萍聚集在岸边。 4. 霜叶坠篱根:树上的霜叶纷纷落下,落在篱笆上。 5. 山寺炊烟起:山区的寺庙升起了炊烟。 6. 江村宿鸟喧:江边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