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有誉
寄宗吏部子相 西风丛桂开,天长犹阻朔鸿来 忧时应念山公启,作赋空惭水部才 一卧烟霞违汉署,几看烽火望燕台 清秋河岳堪藜杖,莫动江南庾信哀 诗意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秋日的图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首句“野馆西风丛桂开”,以西风和丛桂为画面,营造出秋天的凉爽与清新之感,而“野馆”则点明了这是在郊外的一个简陋场所。接着“天长犹阻朔鸿来”,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
【注释】 东林寺:位于今江苏常州,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祖庙。 寒日:指早晨的太阳。 流水:指清澈的江水。 晚风:傍晚的微风。 古树:年代久远、枝干苍劲的树木。 暮钟:傍晚时敲报时的铜钟。 依依:形容声音悠扬,回旋不绝。 度江:渡过长江。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一幅江边寺院晨钟暮鼓的画面。 首句“寒日照流水”,写日出时分,阳光照射在江面上,映照出江水波光粼粼,仿佛是一片明镜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人以景写人,通过描写眼前之景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期友人不至”,是全诗感情的开端,“蓬蒿”即蓬草、蒿草,这里指荒凉萧瑟的环境。“寂寞”二字,点出环境之萧条,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接着两句写眼前景:眼看花儿凋残了,蝴蝶在烟雾缭绕的萝间飞舞。这两句诗运用比喻手法,把花与人对比,写出了诗人对友人不来的失望与惆怅。 【答案】 译文: 荒郊野外,我独自寂寞无聊
【解析】 题干要求是赏析,首先明确这首诗的体裁和思想情感,然后逐句分析诗歌内容,最后总结全诗。此题属于理解类默写题。解答时既要注意到诗句中的重点字词,还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感情。“偃蹇复何为”“登楼”“雨”等都是关键词。 【答案】 ①“偃蹇”,指不得意,不得志;②“何为”,做什么;③“经”,指经典,儒家经典;④“倚”,依偎在;⑤“喧”,喧闹;⑥“登楼”,登上高楼;⑦“秋雨”,秋天的雨水;⑧“赏析”
【解析】 “如何”意为“怎样”,这里指“为何”。“落尘网”意为“被世俗所累,像蜘蛛网一样被缠绕”。后两句是说:我与世无争,不问世事,所以年复一年地感到秋风的萧瑟。我偶尔也与一些清闲自在的人一起在山谷中徘徊,但内心并不感到快乐。“心侣”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壑”指深谷。“偶共息心侣”意为“偶尔也有与世无争的朋友在一起”。 【答案】 译文: 为什么你总是被世俗所累,就像那蛛网上的丝一样
【注释】 壬子:农历壬子的一年。长至:冬至,即农历的十二月。朱衣献履辰:在古代中国,皇帝或高级官员穿着朱红色的官服,头戴黑色的帽子,这是对臣下的一种恩宠。 惊看此日物华新:惊讶地看着这一天万物都呈现出新的生机。惊:惊讶。物华:万物。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今山西、河南一带。寒色:冷色调。 南国:指南方地区。战尘:战争的尘埃。 鸿雁塞遥恒避腊:鸿雁飞越边塞时总是躲避严寒的冬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注释和全诗理解分析。 本题共四句,每句都有注释;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关键句,应作为赏析的主要依据。“仙客”指仙人。“庐岳”指庐山。“金粟香”指桂花。 这首诗的注释已经给出了一些关键的词语,如“岭峤”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他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有个人情感的抒发。 这首诗是杜甫在南昌时写给张鸿与的一首五言诗。下面是逐句释义: 1. 西山秋色郁嵯峨,茂宰时停白玉珂。 - 西山的秋色郁郁葱葱,显得高大雄伟; - 张鸿与(即张九皋)担任太守时,常常停在山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2. 南国梯航催贡赋,中原天地忆提戈。
【赏析】 本篇是一首纪行诗,诗人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盘江驿阻雨的情景以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全诗共四联,每联均由两部分组成。前一联写景叙事,后一联抒情怀人,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其中“春早”二句写盘江驿道上的自然风光;“已怜”以下四句写旅途中的感受及思乡之情;“吹笛袁生”一句点明题意。 首联起笔即写盘江之长和盘江之难:盘江驿在益州,天连地接,多雨;路出盘江,又非常凶险。 颔联写沿途所见所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抱病独吟霜树根,乱余风物倍惊魂。 注释: “抱病”表明诗人身体不适,“独吟”则表达了他在独自吟诵诗句时的孤独和寂寞。“霜树根”暗示了诗人在寒冷的秋天中,独自面对萧瑟的景色。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因病而感到孤独,同时被周围的景物所触动,心情变得异常激动和不安。 第二句: 清秋远道豺狼过,落日浮云海岳昏。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