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诩
《赠刘东山先生赴大司马之召》是一首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全诗共八句,其大意是:我身系安危四十年,您的才能堪比济川之船。北风和煦南风骤雨,大家都感到欢喜;民间风俗各地习俗,都来向你请教。西北边疆烽火正急,东南一带凋敝几时能治好?您一生为国家忧虑,百姓的疾苦,您心也忧。即使想求得休憩、友谊,但也不能就此罢休。 注释: - 身系安危四十秋:身系,身受牵连或牵涉;安危,安危祸福;四十秋:四十年
赠博罗张知县叔昭谢事还仙游 认识你的时候,是在贤关,屈指算来,莺花已二十残。 治理县邑有才能的人还能织锦,干时无路,耻于弹冠。 仙游俗人古人多朴实,拱秀楼高世少攀。 孝女百年如一日,宗室合作郑门看。 译文: 初次与你相识是在贤关,转眼间,莺歌花落,二十载已过。 治理县邑有才干的人,尚能织出锦绣,然而时运不济,只能忍辱负重,耻于弹冠离去。 仙游之地,俗人多朴实,拱秀楼虽高,但很少有人攀登。
【注释】 梁宗烈:诗人友人。 十月山南梅始花,恰逢姻娅到山家。 十月,即初秋时节。山南,指江南一带。梅始花,即梅花初开。“恰逢”两句,意谓在这山间水边,正逢妻子来到。“妻曰”,指妻室。 茅茨旋设新篘酿,风雨初归旧钓槎。 “茅茨”两句,意谓新屋刚刚建成,便设下美酒佳肴招待嘉宾,但不久便被风雨所打湿了。“钓槎”,即渔船,泛指舟船。“风浪”句,写诗人与友人的游山玩水之乐。 殿试才名闻辇毂
《寄都宪周知白先生镇虔州》是明代文学家张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作者简介: 张诩,字廷实,号东所,明广东南海人。他是明朝的学者和文人,曾师从陈献章。他的学术以自然为宗,追求“忘己”、“无欲”的精神境界,并以此为指导来理解和实践儒家经典。他不仅注重个人的学术研究,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如在明朝正德年间被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之后又回到民间,隐居不仕。 2. 诗句翻译:
诗句 玉音初听九重宣,共贺台端此得贤。 饮水已先清百粤,倒囊今急救三边。 广东俗异河东俗,此日天同昔日天。 出处大臣终体国,烟霞名利总难牵。 译文 皇帝的诏书刚刚听到,共同庆祝您得到贤能的人才。 喝水已经能够清除百越,倒囊现在要救助三边。 广东的风俗与河东不同,这一天和往日相同。 出仕为官始终关心国家,追求名利总是难以割舍。 注释 - 玉音:皇帝的声音如同美玉般悦耳动听。 - 九重宣
【注释】君行:指潘仲鲁赴交南。请长缨:指请求朝廷派遣大将,为平定交南而出征。藩封:藩属,边疆。旧制:旧时规定。版籍:户籍。于今王上:如今皇上。九天:指皇帝的诏令。雨露:恩泽。恩命:皇帝的诏令。万里:这里指边远地区。王上:指皇上。使旌:使者的旗子。允宜:应当。投笔:放弃读书。临祖:面对祖先。动离情:引起离别之情。 【赏析】此诗首联写送别之意,二、三联写国事家事,末联抒发对潘仲鲁的期望
【注释】 海国:这里泛指海外国家。秋风搅树声:秋风扫过,树叶飒飒作响。粤(yuè):广东的简称。维藩:维持边塞的藩篱。 八年:指诗人在岭南任职八年。四海:指全国各地。 已见:已经看到。东南:指南方地区。水火:比喻战乱。西北:指西方、北方地区。事经营:指战事的筹备与筹划。端合:正好符合。如前谷口耕:即“如前葛里耕”,意同“像葛里一样耕耘”。葛里:一个地名,位于今广东省高要县境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李泌当年一献身,岂无高楫济长津。 - 李泌,唐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是唐代著名的辅政大臣。 - 高楫:意为高大的船桨,这里比喻李泌的才干和能力。 - 济长津:渡过宽广的河流或难关,这里比喻政治上的成功或成就。 - 这句诗表达了对李泌才能的赞美,认为他有足够的才智帮助国家渡过困难,实现大业。 2. 观风夷夏诗多采,补阙朝廷疏屡陈。 - 夷夏
诗句原文: 枉把浮生叹不辰,眼中草木又逢春。 君臣分在知蝼蚁,贤圣生来即凤麟。 知己世难逢鲍叔,高情今复见汪伦。 白头感慨终何极,漫尔狂歌和郢人。 译文注释: 枉费了生命感叹时运不佳,眼前所见草木皆已复苏。 身为臣子如同蝼蚁一样微贱,贤能之人天生如同凤凰麒麟。 难得的知己难得遇到鲍叔,高尚情怀今日再次遇见汪伦。 白发苍苍感慨无尽,随意歌唱与郢人共鸣。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诩的作品
赠张秋官公瑞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栖迹西湖三十年,诸公海内辱称贤。 栖迹西湖:在西湖边居住或活动。 三十年:表示时间长久,三十年为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 诸公:泛指各位官员或朋友。 海内:指全国范围内。 辱称贤:受到称赞为贤能。 - 不知虚薄甘持钓,错谓麒麟不受鞭。 虚薄:谦虚,不骄傲。 甘:愿意,乐意。 持钓:钓鱼,这里比喻隐居生活。 错谓:错误地认为。 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