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上桂
注释: 道是仙标未忍离,梦魂千里惜临歧。 儿童昨夜欢相送,竹马来时许再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表现了作者对离别的不舍和对重逢的渴望。 “道是仙标未忍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里的景色如此美丽,仿佛是仙境一般,让人不忍心离开。这里的“仙标”指的是梨花、竹等自然景物,它们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人流连忘返。 “梦魂千里惜临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注释: 1. 送马仲高北上:送你马仲高北上。仲高,指马仲高。2. 京北:京城北面。3. 高台:高大的建筑物。4. 易水:在今河北易县西南,是古代燕国的南界。5. 郭隗时:指战国时期燕昭王重用乐毅的故事。6. 实佐燕昭谋:实际上帮助燕昭王出谋划策。7. 孤羁客:孤独的游子或流浪者。8. 黄金空突兀,骏骨谁能酬:黄金和骏马的骨头,无人能够回报。9. 斯人不可见:这样的人已经看不到了。10.
【注释】 猛虎行:即《猛虎行》。 朝逐猛虎行,暮逐猛虎宿。寄命口吻间,形骸常局蹙。君子处危疑,大道怀肃穆。东征谨流言,厄陈戒微服。幼主不我招,众口纷欲逐。修善苦无馀,袭恶亦不足。得失在毫芒,祸福争倚伏。穷巷莽荆榛,幽林恣蛇蝮。恶露晓沾裳,泥涂纷折轴。天高剑戟盈,地大网罟属。忧思苦日长,步危缘涧曲。性命讵足言,所念在骨肉。世道有波澜,人情多反覆。保性任虚舟,存形尚愚谷。何当凌晨风,超然恣所欲。
【注释】 《别刘觐国时初成进士 其三》:这首诗是诗人在登高望远之时,思念好友刘觐国,表达自己壮志凌云、豪情满怀的情感。 1. 登高易为呼:登上高处容易发出呼唤,指人因地势的高而显得威猛。 2. 水击恣远翮:像水鸟一样自由自在地振翅飞翔,比喻志向远大,不拘泥于小节。 3. 温饱何足言:衣食无忧,又谈什么呢?意指生活安定。 4. 所志在驱策:所追求的是施展才能,实现抱负。 5. 盛业绘云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艺术手法的运用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最后分析作者在诗中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些艺术手法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表现主题的。 “别刘觐国时初成进士”一句,是说诗人与好友相别的场景,也是诗人进入仕途之初,初登科举考场而得中进士
注释: 1. 携来双龙精,并是丰城物。雄者干青云,雌者藏秘室。 - "携来双龙精":指带来一对神奇的生物,可能是龙的幼崽或者特殊的生物。 - "并是丰城物":这两个生物都是来自丰城(古代的一个地名)。 - "雄者干青云":雄性的生物能够升上高空。 - "雌者藏秘室":雌性的生物则被隐藏在秘密的地方。 2. 显晦虽异趋,精神原共匹。 - "显晦虽异趋":无论它们显现和隐藏的方式如何不同
【赏析】 此诗作于明末,作者与马仲高同游吴淞,送别时所作。前六句为第一层,写马仲高北行;后六句为第二层,写诗人的赠言和勉励之意。 首联“岁尽日云暮,冉冉浮云征”,点出时间是岁末,天色渐暮,马仲高正乘着飘荡的浮云向北行。 颔联“俯观万物间,大小各有营”,写马仲高在行进中俯瞰万物,发现大到国家大事、小到个人命运,都有其自身的谋划。 颈联“之子独何为,眷言怀上京”。马仲高独自远行,思念京城
赠翟主簿 海上神仙尉,云间鸾凤姿。 意气苟不群,一官何足縻。 皎如秋月照,灼若朝霞披。 虽为簿书困,常有好容仪。 腐鼠骄相吓,棘藩黯自嗤。 青云长在望,逸性少人知,何日释尘鞅,振羽扬天逵。 译文: 海上的神仙郡尉,云间的鸾鸟风采。意气风发却不群,一官微职又何必牵挂。 明亮的月亮照耀大地,朝阳的光芒照亮前程。虽然被繁琐的文书困住,却依旧保持着美好面容。 那些腐败的家伙相互恐吓,而我却淡然地嘲笑他们
【注释】 出都门柬区用孺:出自《古诗十九首》的“驱车登古原,薄暮至龙门。山穷望不极,欲去惜芳菲”。柬区:通“送”。用儒:指用儒家的思想。孺:儿童。 恻恻复恻恻:悲凉的样子。 游子遵道侧:游子,指行客。遵,遵循。 往路阻且遥:前路遥远。 天长杳何极:天色苍茫而无边无涯。杳,深远貌。 海燕既先翔,孤鸿从后发:海燕先飞,孤鸿随后飞翔。 我欲挟之还,相将赴南越:我想带着它们一起回去。南越,即岭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注意不要遗漏要点,同时要注意答题的语言要流畅通顺。 “我有掌上珠,精光射远日。遍视世上人,弃掷成泥汨。惟子差解意,宝之如恐逸。”大意是:我有一块价值连城的珍珠,光彩照耀着太阳,看遍天下的人,他们却把它当成尘土。只有你能理解我的心思,像宝贝一样珍惜它。这两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