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
【注释】 相夫教子:指妻子对丈夫的教导,子女的教养。八顾:古时对女子德行的赞颂。列女:指有节操的女子。抗议:指责、谴责。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其妻张元炳的挽词,赞扬她“令妻寿母”。诗中以赞颂之辞,表达了对妻子的无限爱意和崇高敬意。 首联写妻子的品德高尚。上句说妻子与丈夫和睦相处,下句则指出她能教子成才。“相夫”,指妻子对丈夫的教导;“教子”,指妻子对子女的教养。“为伦”,指夫妻之间的和睦
【注释】 孟森:明末清初史学家,字东野,号潜园。工部:官名,即尚书。工部属官有司农寺,掌管全国田赋、屯田等事,故称“工部”。诗:指《工部尚书赠太夫人刘氏墓志铭》。孟氏:指孟森的母亲。兄弟:这里指孟森的父亲。泷冈:在江西九江市南郊。唐时为刺史李邕葬地。李邕曾为越州刺史,后贬为循州(今广东龙川县)刺史。越国太夫人:即越国夫人,指李邕之妻。 【赏析】 这首诗是挽孟森母联
释义:我的学生还没有请求颜渊的棺材,我的门生有女子想要传伏胜的经文。 注释:颜渊:春秋时人,字子渊,孔子弟子,孔子死后,他服丧三年,守孝不食肉喝酒,哀痛之极而死去。椁:古代装尸体的棺木,用木材或桐梓等做成。伏胜:汉宣帝时人,伏生传给他《尚书》二十八篇,伏生死,其弟子伏连曼藏伏胜书于屋壁,王莽乱时,兵火焚之,伏胜又得《尚书》二十九篇于墙壁中。希:希望。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友丁启之的怀念之情
【注】君:指刘文光;季布:汉初人,以信义著称。我:指作者;商界:商业界;荆州:古地名,即今湖北江陵。 译文:你具有古人的风范,能重诺如金;我作为商界之人而悲伤,却迟识荆州十年。 赏析:这是一首七绝,是诗人对朋友刘文光的怀念之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首句写刘文光有古人之风骨,言出必行。次句写自己因事错过机会,未能及时认识刘文光。末两句写刘文光为人守信,言出必行
斐馆联 请为诵郑风诗,适子之馆,授子之粲; 不能忘鲁论语,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注释:《诗经·郑风》中的诗歌被诵读出来,在适宜的地方为孩子设置学习场所,教给他们知识。 译文: 请为诵读《诗经·郑风》中的诗歌,在适宜的地方为孩子设置学习场所,教给他们知识。 不能忘记《论语》,观察他们的所作所为,了解他们的心之所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孩子的关爱。首先
注释: 1. 季能侍养,官位成而仲适归与侍终。这是对刘荫人母的挽联,意思是说刘荫人在侍奉母亲的时候,已经做到了尽心尽力,但是当自己有了官职时,仲子却回家与母亲一同生活,侍奉到老。 2. 以视鲜民,其幸远矣;吾方无父,讣至而君又悲其无母。这是对刘荫人的悼念,意思是说刘荫人看到那些贫困的百姓仍然过着艰难的生活,他感到庆幸,因为他自己虽然失去了父亲,但是仲子却在他丧母后依然能够与他共同生活。 赏析:
【注】挽侄张敬孺联:这是一副对仗工整的挽联。 上联“因御灾捍患致疾而亡”,说的是张敬孺因为抵御灾难、排除祸患,劳累过度而得病致死。 下联“以弱息孤雏遗忧于老”,则表达了张敬孺留下年幼的子女,让年迈的父母担忧不已。 这副挽联既体现了张敬孺的英勇无畏,也表现了他深沉的孝心和关爱之情
上海精益眼镜公司联 这是一首由上海精益眼镜公司制作的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楹联。 上联:“如用之皆自明也” —— 如果使用起来都能让人明了,那么它的意义就非常清晰了。 下联:“苟合矣不亦善乎” —— 如果能够迎合大众的口味,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注释: - 上联中的“如用之皆自明也”:如果这个产品或服务被广泛使用,那么它的功能和意义就会非常明显。 - 下联中的“苟合矣不亦善乎”
诗句 长沙明德学校联 译文 求应用学的学问,复本体明 注释 1. "长沙":指的是湖南省的省会长沙市。在中国文化中,“长沙”有时也作为地名,如长沙县。在这里,它可能象征着一个学术中心或文化聚集地。 2. "明德":这是一个成语,意为“弘扬道德”。在这里,它可能指的是学校致力于培养道德品质的学生。 3. "学校联":这可能是指长沙明德学校(可能是一个教育机构)的校训或校徽。这里用“联”字
【注释】 使众昭昭:让众人都看得清清楚楚。若岩下电:犹如山岩下闪电一般,形容事物变化迅速。 与世珞珞:指与世俗格格不入。眼中人:眼中所见的人。 赏析: 这首诗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了上海精益眼镜公司的形象。第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将公司的业务和实力比作山岩下闪电般迅速的变化,形象地表达了公司业务的繁忙和活跃。第二句则通过“珞珞”这一词语,传达了公司与众不同、不随波逐流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