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南通博物书院联”,然后分析对仗的工整,最后再结合全词的内容进行赏析,最后给出答案即可。 此诗为南通博物院所立,是一首七言联句。上联说:“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草木鸟兽之名。”意思是设立学校来教授人们读书识字、学习知识。下联“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首诗是一首挽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何眉生逝世的哀悼之情。 诗句释义和译文: 1. 谁置君天地盲晦之秋,热血一腔,死于经济; - “谁置君”表示是谁将你置于这样的境地,“天地盲晦之秋”形容世界变得暗淡不明。"热血一腔"指充满热情的热血,"死于经济"暗示了因经济问题而丧生。 - “侧身四顾,凄绝生平”描绘了诗人在朋友去世后孤独无助、四处张望的景象,以及内心的哀伤和绝望。 2. 益坚我江海沉沦之志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挽刘坤一联”:“挽刘坤一”指的是对清朝官员刘坤一(字岘庄)的悼念。刘坤一是清朝末年的名臣,曾任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重要地位。 2. “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指吕端,即吕新吾,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这里的“大事不糊涂”意味着他在重大的政治问题上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随波逐流。 3. “东南半壁,五年之间”
【解析】 “南通代用师范礼堂联”,这是一副对仗工整的对联,由两个分句构成。第一句,“言有坛宇”,意为:说有殿堂;第二句,“行有坊表”,意为:走有牌坊。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言有坛宇,行有坊表,学成师范。“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堂修礼容。”,意为:端正衣冠,尊敬瞻仰,堂修礼容。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端正衣冠,尊敬瞻仰,堂修礼容。 此联对仗工稳,平仄相间,音调和谐,意境高远。它不仅赞美了师范院校的教育作用
这首诗的大意是:庄子认为他是至人,却认为自己像游逍遥之墟、食苟简之田、立不贷之圃一样;韩愈被天下人笑,还是想求国家之事,耕宽闲之野,钓寂寞之滨。 关键词解释: 1. 庄周以至人自居:庄周以自己为至人(最高境界的人物)而自居。 2. 乃谓游逍遥之墟:然后说他游逍遥之墟。 3. 食苟简之田:吃简单的食物。 4. 立不贷之圃:站在不被借用的土地上。 5. 韩愈为天下所笑:韩愈受到天下人的嘲笑。 6.
【释义】此门联为赞颂帝王的。"十八品官"指历代帝王,从周代开始有"九命"(即九级)到唐时增至十八级;"一千年"指历朝更替的时间。 【赏析】此联语意双关,既指帝王之位,又暗含世态炎凉之意。上句说自周至唐十八级高官,是历代帝王所授的爵禄,下句言帝王之位历经一千余年而不变
【注释】 濠阳:地名,今属山东。小筑:住宅。曼寿堂:在今安徽芜湖市。联:对子。 某水某丘,敬爱有加(《论语·雍也》);吾童子时钓游所在(《论语·述而》)。 可坐可濯,起居惟适(《孟子·公孙丑上》);大丈夫方闲处之为(《庄子·逍遥游》)。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怀之作,通过赞美曼寿堂的优美环境和宜人的居所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某水某丘,敬爱有加”,诗人首先从自己幼时钓游的地方说起
【注释】 过尔优游:过尔,如此,如此这般; 恐不堪事:恐,担心;不堪,不能胜任; 吾不田舍:吾,我;田舍,农家。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前两句是说:“你这么悠然自得,恐怕不能胜任工作。”后两句是问:“我并非农家子弟,又能在谁的手下做事?”全诗表达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注释: 后世贤,师吾俭:后代有贤才的人,要向我学习节俭。 臣父清,恐人知:臣下的父亲清廉,恐怕人们知道。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劝诫之诗,诗人以自己的经历和见闻来告诫世人要节俭,要有廉洁之心,不要贪图享乐。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俭”比作“师”,“清”比作“父”,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自己的父亲与其他人进行了比较,突出了自己节俭的品质。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注释: - 适子之馆,授子之粲:把儿子送到合适的地方,给他最好的衣食。 - 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观察他做事的方式和态度以及他的喜好和厌恶。 赏析: 这首诗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喜好,来了解这个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入观察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