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
【注释】 地中有山,始利大川:大地之中有山,于是有利通四方的大江大河。 终邑国:最终是诸侯之国。 人间何世:人世间是什么时代。 即看小岛亦波澜:即使是小小的岛屿也有波澜壮阔的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以博物院的谦堂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全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富有哲理性,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首句“地中有山,始利大川终邑国”,诗人从大地中看到一座座山峰,开始是江河大海
【解析】 “子桓南皮尽宾燕”一句中,通县为地名,“尽宾燕”意为宾客云集,宾朋满座。“丝竹”,泛指各种乐器,这里指音乐。“并奏”即同时演奏,“觞酌流行”即酒杯频频端起。“乐逸”,快乐得忘记了自己。 第二句“羲之兰亭序修禊事,仰观宇宙,俯察品类”中的“羲之”指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的字被称为“天下第一”。他与朋友谢安、孙绰等在兰亭举行修禊仪式,即春游聚会,饮酒赋诗,以文字记载这次集会
这首诗的原文为: 挽翁同和联 谗先公亡,公试读寺人之诗,投畀有北,投畀有昊,继以豺虎; 阨不天闻,天乃与康成以梦,今岁在辰,明岁在巳,嗟哉龙蛇。 注释如下: - 谗(chán): 指谗言,诬陷的话。先公亡: 先公去世。 - 公试读寺人(zì)之诗: 请公试读寺人(zhì)所写的诗。 - 投畀有北(bèi):把东西扔给北方。 - 投畀有昊(hào):把东西扔给南方。 - 豺虎(shá hǔ)
【注释】 (1)中年遽折:年老时突然丧失。 (2)呕血不挠:吐血而不改初衷。翁叔节:指东汉初年的名将翁叔,曾为光武立大功;后因失宠被贬为平民,终年忧愤而死。 (3)大勇无如悔过:有大勇者,莫过于能改过自新的人。悔过:悔恨自己的过错。 (4)秣陵:即金陵,今江苏南京。 【赏析】 此诗首句点出作者的感慨,谓自己壮年时曾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到晚年却突然丧失了斗志,这不能不说是人生一大悲哀
【注释】 濡、爇:浸湿、焚烧。 与:给,为。言:说,讲。 【赏析】 这是一首以《孝经》中的“入水不濡,入火不燋”的典故来表现孝子形象的诗。全诗意在表明,孝顺父母的人,就像入水不濡湿一样,像入火不燋烧一样,是永远都不会受到伤害的。 此诗前四句写孝子,后两句写孝子所说的话,意在表达一个道理:孝,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质。而品质,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有了这个财富,无论走到哪里
注释: 舍南舍北,屋前屋后,都是清澈的春水;山鸟山花,我的朋友,都在此。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城南别业与友人作别。首句写别业四周的春水。次句写别业中的景色:山花烂漫,山鸟啼鸣。第三四两句写别友,是全诗的重心。诗人以“吾友于”三字,点明别意,言下有意难尽之意
【注释】 挽袁海观联:为袁海观(袁可立)写的挽词。海观,即袁可立,字仲淹,号鹤鸣长者,明朝末年抗清名将。 政随官好:指袁海观生前为官清廉正直。 谤与名俱:指袁海观生前受到诽谤和赞誉。 岭海坠鸢终所历:指袁海观生前在岭南地区任职期间,经历了多次挫折,如同飞鸟坠落般艰难。 境以世迁:指袁海观一生经历的变迁。 人同春去:形容袁海观离开人世后,留下的只是一片凄凉和哀伤。 衡阳归雁有余哀:形容袁海观去世后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的综合能力。具体考查内容为:对偶,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在诗的句数和字数上都有严格要求,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等”。本诗是一首挽联,所以对偶是此题的考点所在。 【答案】 译文:不是他们(指军阀)可嗤笑,英名万古流传;我安慰百姓,让他们看到胜利的希望。赏析:“非若辈可嗤,英名万古江流在。”前一句说,你们这些军阀不能嘲笑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赏析和综合能力的考核。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内容整体感知,然后结合重点字词和句子来进行分析。 “真者犹假,假何必非真”,意思是: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假的不一定就是真的。这是诗人对于戏剧的看法,也是诗人对于世间一切事物的认识。 “看诸君粉墨登场,领异标新,同博寻常一笑粲”意思是:看着你们粉墨登场,领异标新,一起分享这难得的快乐
【注释】: 挽 - 送别;哀悼。 恽祖翼母联 - 是说史氏家族的子孙都显贵,并有美好的名声,就像《史记》中的列传一样,这是真正的幸福。 慨 - 慨叹。 时事 - 指世事、时势。 自道嘉 - 从道义上评价自己。 至 - 至高无上。 今日 - 今天。 太夫人 - 指已故的老太太。 闻见 - 耳闻目睹。 如故 - 像以前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悼念史氏家子孙的文章里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