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华
《蝶恋花·黄牡丹》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春。这首词描绘了黄牡丹在春风中盛开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向往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老去姚风名可凤。病里涂黄,光湛流离冻。(第一句注释:姚风,指牡丹的芬芳;光湛流离冻,意味着花朵在寒冷的天气下依然绽放。) 更把残樽温旧梦。心如奔骥难羁鞚。(第二句注释:残樽,指已经喝剩一半的酒樽;奔骥,指骏马
这首词写春游赏花,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美好时光难再的感慨。 【注释】 1. 一曲:指《蝶恋花》一调。栖梧:栖息在梧桐树上。人叹凤:比喻才高如凤凰,却命薄如风中之烛。 2. 感逝伤春:即“感时伤怀”。感:感触。逝:逝去。伤春:触景生情。 3. 坠墨:落笔。凄烟:冷气。冻:冻结,凝。 4. 明日黄花:旧说重阳节过后,菊花凋谢,重阳之后,菊花已无颜色,故称重阳后菊花为“黄花”。蝶梦:蝴蝶飞舞的梦境
蝶恋花 · 黄牡丹 清韵连翩如集凤。笺称金华,似带琼楼冻。睡里呼婆春是梦。青芜又促东皇鞚。 仙蝶何堪词意重。洒翰亲书,信使更番送。秉烛须游良夜共。晓钟渐裂群山缝。 注释: 1. 清韵连翩如集凤:形容诗歌的韵律清新悦耳,如同凤鸟在空中盘旋飞翔一般。 2. 笺称金华,似带琼楼冻:指诗歌中的用词华丽,如同华丽的书信,仿佛将人们带入了冰雪覆盖的华美宫殿中。 3. 睡里呼婆春是梦:在睡梦中呼唤春天
【注释】 倬盦:即张倬盦,字星海。曾和师曾韵的词句。 冒雨:顶着大雨。曾看:曾经看过。 布算:摆好阵势或布置。今夜梦:指今晚的梦。 端明:宋真宗名赵佶,其子赵恒(宋仁宗)时为端王,即位后为仁宗,史称仁宗皇帝。 诗简重:指诗作很严肃。 何处:什么地方。 元刊:指宋代的刻本。元刊,也指宋代的印刷技术。 吟笺:指写诗。笺,指纸。 【赏析】 《蝶恋花·黄牡丹》是宋代词人张先创作的一首词
【诗句释义】 蹑花阴,系遍吴绫白。巧剪轻裁难识。棐几琐窗看仅隔。舒皓腕,攀应惜。凝脂雨洗春娇,轻铢晓窥仙客。趁朝光催燕巢急。 注释:蹑着花间的阴影,系上洁白的绸缎。巧妙裁剪却难以识别。用棐(péi)木做的小桌,窗户很矮只能看见一点。舒展着手腕,攀摘时应该珍惜。凝积着的油脂在春日里被雨洗涤后显得格外娇嫩,像晨露一样晶莹。趁着清晨的阳光催促燕子筑巢。 敲冷玉烛钗,怨错霜柯笛。子美无诗春寂
五色江花文笔凤。一病豪枯,尘渍驼酥冻。乍起维摩仍午梦。文殊忽降青猊鞚。 译文:江边的花儿五彩缤纷,犹如凤凰的笔墨。由于生病身体变得虚弱无力,就像骆驼被冰冻住一样动弹不得。突然间,梦中醒来仿佛是维摩诘佛降临,他骑着青色的狮子车驾。 瑞霭无分金界重。佛讯来时,先遣名姝送。绘影未须双靥共。青睛偷觑猫儿缝。 注释:瑞霭没有分开金的界限,佛的讯息到来时,首先派遣美丽的女子来传递信息。画像的影子还未形成
丑奴儿,即自度曲《丑奴儿令》。 东风着意妆梅后,烟水初明。 一树红轻。人面依稀笑口成。 花开怕引渔人棹,仙洞云横。 旧梦曾经。恼乱刘郎此际情。 【注释】: ①丑奴儿,唐教坊曲名。又名《丑奴儿令》、《采莲子回》《丑奴儿慢》。②妆梅后,谓梅花经冬不凋,春来始开,故云“妆梅”。③烟水:水面上的雾气和水波。④一树红:指桃花。⑤刘郎:即作者自指。⑥曾:曾一度,曾经。⑦恼乱刘郎此际情
【注释】 ①辕下:古代驾车的两匹马。神骏:指骏马。②尔不嘶风:你(指山茶)不吹动春风,使百花开放。③苍颜偃蹇中:形容人衰老,精神萎靡。④虞兮:传说虞姬曾以绝命之舞自刎。⑤乌骓:指项羽的坐骑,又名“乌骓马”。⑥远:遥远。⑦应似:仿佛。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借咏山茶、腊梅以抒怀。上阕写山茶、腊梅在春天里竞相开放,互相比美;下阕则写自己对山茶、腊梅的不同态度:既欣赏它们的美丽,又惋惜它们的短暂。
诗句解释: 1. “氐州第一春雁”: 这一句可能是诗人对春天的描写,用春雁作为比喻,表达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发。 2. “晴色江皋”: 描述的是晴天时江边的景象,给人以宽广和明亮的感觉。 3. “犹滞倦羽”: 形容春燕停留在不远的地方,可能暗示着它们在寻找栖息地或是等待食物。 4. “风烟画里春晓”: 描绘了一幅风和烟雾中的春天早晨的画面,给人以宁静和美丽的视觉效果。 5. “计驿难留
【解析】 此词上片,首句点题,写陆丹林鼎湖感旧图。下句承“龙髯事”而来,以鲛人泣泪比之,暗含对龙髯的怀念。“情波别贮”四句化用《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飘若惊鸿,宛若游龙。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绿波”等语。以鲛人之泪代指陆丹林的泪水。“圆圆”二句,承“说心事”而言,以明月比喻陆丹林的心事,暗寓了陆丹林对张祜的相思之情。 【答案】 译文: 鼎湖不要提龙髯的事情